[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浇注用建筑模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5437.0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34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许天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天喜 |
主分类号: | E04G11/08 | 分类号: | E04G1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223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浇注 建筑 模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尤其为一种使用效率高周转次数多较为节 省材料的混凝土浇注用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现代经济社会里楼群以钢混结构为主,钢混结构用的建筑模板多为木质模 板、组合钢模板、竹木胶合模板、全钢大模板几类,在施工时,需要大量人力 成本将建筑模板进行拼装,然后灌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还须再拆除模板,墙 面还需要再次粉刷和制作防水层,整个过程中会消耗大量人力,在施工时也容 易产生人生伤害。
并且由于我国木材资源较为贫乏,木质模板的大量使用会对环境产生很大 的危害,每年有近1.1亿平方米竹/木材生产建筑模板。据测算,为生产这些木 模板,每年需砍伐1600万棵直径为30厘米的大树,即1万公顷森林面积,1万 公顷森林每年可产生氧气270万吨,可吸收二氧化碳360万吨、二氧化硫1000 吨,可吸附/阻挡粉尘12万吨。
而钢模板相对于木模板来说,钢模板虽然承压性能好,但大都是框架式, 拼装时受限制;虽然对于资源、能源的耗损有较大程度的减小,但是在实际使 用过程中,钢模板拆除以及重复使用的清理、维护工作仍然需要投入较多的人 力物力;另外,实际施工作业时不便于装卸,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难以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种拼装和拆模 方便、快捷省工的混凝土浇注用建筑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浇注用建筑模板,包括:
平模板,沿待浇注混凝土墙体的侧部围绕设置,平模板四周边缘设有外边 框,所述外边框上开有第一销孔;
L形角钢,所述L形角钢的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角钢及第二角钢,所述第一 角钢、第二角钢上均开有通过销钉与第一销孔连接的第二销孔,所述L形角钢 连接在沿待浇注混凝土墙体侧边转角位相邻平模板之间;
转角板,设置在平模板的顶端,所述转角板为横截面呈L形的柱体机构, 所述转角板外表面包括与待浇注混凝土墙体及待浇注顶部楼面体贴合的内墙板 部、与内墙板部相连的外侧端部、与外侧端部相连的内阴角部及设置在柱体机 构两端的封端部,所述外侧端部、封端部均开有用于将相邻的平模板或转角板 通过插销式快速连接件相连的第三销孔;
L形走角板,设置在平模板的顶端,所述走角板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L 形走角板的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走角板及第二走角板,所述第一走角板或第二 走角板上开有通过销钉与平模板的第一销孔连接的第四销孔。
具体的,所述平模板包括纤维增强复合塑料板,所述纤维增强复合塑料板为 U形结构,包括一平面部及从平面部背面突出的的两条支撑架部,所述两条支撑 架部相互平行,所述两条支撑架部之间连接有拉筋,所述拉筋上焊接有与拉筋相 垂直的方管,所述第一销孔设置在所述支撑架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平模板通过L形角钢相连将待浇注混凝土墙体的侧部围绕, 通过转角板与平模板的顶端相连实现待浇注混凝土墙体及待浇注顶部楼面体转 角位置的定型,通过L形走角板实现待浇注混凝土墙体底部的定型,各个连接 均采用销孔方式快速连接,不但拼装灵活、拼装和拆模方便,工作效率大大提 高,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主体平模板由纤维增强复合塑料板制成,重量轻, 周转次数多,面板大小可根椐需要调整,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混凝土浇注用建筑模板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混凝土浇注用建筑模板的左视图。
图3为平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L形角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转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L形走角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 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与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浇 注用建筑模板,包括:
平模板1,沿待浇注混凝土墙体的侧部围绕设置,平模板1四周边缘设有外 边框101,所述外边框101上开有第一销孔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天喜,未经许天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54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张拉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秸秆纤维建筑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