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桩快速就位打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5015.3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5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辉;孙玉志;曹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7/06 | 分类号: | E02D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快速 就位 打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桩打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预制桩快速就位打桩装置。
【背景技术】
打桩装置也称为打桩机,它是利用冲击力将桩贯入地层的一种桩工机械,广泛应运用于房屋、隧道、桥梁的施工。打桩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桩本身的生产质量,还取决于桩贯入地层时与地层水平截面的垂直性,桩贯入地层时,与地层水平截面的垂直性保持的越好,其打入的桩受力均匀性越好,桩的稳定性也越好,桩基的安全性能也越高。目前,在工程实践中,打桩前需要人工将桩的上端调整到打桩机桩锤的正下方,以便保持桩贯入地层时与地层水平截面的垂直性,然后这种人工调整的方法并不能保证桩贯入地层时与地层水平截面的垂直性,桩在贯入地层时,往往会出现不同角度的倾斜,导致沉桩的质量不好,桩基的稳定性不高,也不利于工程施工进度的加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桩装置,其横架下端的一级滑轮和二级滑轮的构造,能保证沉桩时桩与地层水平截面的垂直性,提高沉桩的质量,增强桩基的稳定性,加快工程施工的进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桩快速就位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横架、一级滑轮、二级滑轮、桩锤、钢丝绳、气缸、固定箍、桩帽、滑槽、机架、卷扬机、千斤顶底座、平衡体组成。所述的机架上端设有横架,左端设有平衡体和卷扬机,右端设有滑槽,下端由千斤顶底座支撑连接;所述的一级滑轮有2个,二级滑轮有2个,都设在横架的下端,并沿横架两侧对称分布;所述的钢丝绳一端连接卷扬机,另一端穿过一级滑轮和二级滑轮与固定箍相连;所述的气缸与滑槽相连,气缸能沿滑槽上下滑动;所述的桩锤设在气缸中,且能在气缸中上下滑动;所述的桩帽上端与气缸下端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保证沉桩时桩与地层水平截面的垂直性,提高沉桩的质量,增强桩基的稳定性,加快工程施工的进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级滑轮、二级滑轮和横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图4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1-横架、2-一级滑轮、3-二级滑轮、4-桩锤、5-钢丝绳、6-气缸、7-固定箍、8-桩帽、9-滑槽、10-机架、11-卷扬机、12-千斤顶底座、13-平衡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所示的实例中,一种预制桩快速就位打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横架、一级滑轮、二级滑轮、桩锤、钢丝绳、气缸、固定箍、桩帽、滑槽、机架、卷扬机、千斤顶底座、平衡体组成。所述的机架上端设有横架,左端设有平衡体和卷扬机,右端设有滑槽,下端由千斤顶底座支撑连接;所述的一级滑轮有2个,二级滑轮有2个,都设在横架的下端,并沿横架两侧对称分布;所述的钢丝绳一端连接卷扬机,另一端穿过一级滑轮和二级滑轮与固定箍相连;所述的气缸与滑槽相连,气缸能沿滑槽上下滑动;所述的桩锤设在气缸中,且能在气缸中上下滑动;所述的桩帽上端与气缸下端固定相连。
使用本实用新型前,如果施工场地不平整,先需要整平施工场地,然后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在平整的施工场地上,在平衡体和千斤顶底座的作用下,机架会保持放置的平稳性。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施工人员先将钢丝绳一端的固定箍套入要贯入地层的桩的上端,检查并套紧,然后启动本实用新型的卷扬机,此时连接卷扬机的钢丝绳开始缓慢收缩,通过一级滑轮和二级滑轮,带动另一端被套入的桩上升,并顶住桩帽的下端,由于一级滑轮和二级滑轮都是沿横架两侧对称设置分布的,桩在上升到最后脱离地面时,桩的竖直中心线会正好与桩帽的竖直中心线对其,使桩处于桩帽的正下方,之后气缸里的桩锤开始在气缸中做活塞运动,通过不断打击桩帽来打击桩,使桩贯入地层,随着桩不断被打击贯入地层,气缸沿机架右端的滑槽也不断向下运动,使桩帽时刻与桩相接触,保证桩贯入地面的连续性,从而提高沉桩的质量,增强桩基的稳定性,加快工程施工的进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5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