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的水稻育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84941.9 | 申请日: | 2015-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43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 发明(设计)人: | 金晨钟;刘桃李;胡一鸿;张雪娇;王艳;邹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娄底市娄***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水稻 育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苗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水稻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水稻育苗大多采用旱育稀植技术,每年都需要采集大 量优质旱田耕地15cm~20cm的表土作为育苗床土,容易造成大量优质耕地表土流失。另外, 自然条件下,水稻育苗受气温、天气等条件的限制,如早粳在10℃以上才能播种,早籼在12℃ 以上才能播种,育苗效果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目前,生产上水稻育苗和试验所需的秧 苗一般采用室外薄膜覆盖育苗或室内育苗的方法。室外薄膜覆盖育苗会造成表土流失;而室 内育苗虽能克服表土流失和早期大田育苗气温低、杂草多、病虫害多和生长缓慢的不足,但 现有的室内育苗技术存在光照不足和温度、水分不均匀等缺点,不能完全替代自然生长条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水稻育苗装置,用以克服现有技术在水稻育苗 过程中的耕地表土流失,并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移动育苗装置至室内或室外,解决室内育苗 光照不足和温度、水分不均匀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实现水稻的室内外育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的水稻育苗装置,所述可移动的水稻 育苗装置包括育苗盘和移动支架。所述育苗盘由不锈钢制成,为上部开口、侧壁上部开有溢 水孔、两侧侧壁装有提手握把的长方体结构;培养介质置于所述育苗盘内,水稻苗在培养介 质中生长。所述移动支架包括支架底板、定位侧板、拉杆孔、拉杆和万向轮;所述定位侧板 的一块开有两个拉杆孔,供所述拉杆的下端通过并钩住所述定位侧板;所述万向轮安装于所 述支架底板的底部。
使用时,用所述育苗盘的提手握把将所述育苗盘放入所述移动支架的定位侧板内,用所 述拉杆移动所述可移动的水稻育苗装置至合适位置培养水稻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的水稻育苗装置的育苗盘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的水稻育苗装置的移动支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详细说 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的水稻育苗装置的育苗盘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 可移动的水稻育苗装置的移动支架结构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育苗盘1和 移动支架2。
所述育苗盘1用不锈钢制成,为上部开口、侧壁上部开有溢水孔3、两侧侧壁装有提手 握把4的长方体结构,所述育苗盘1长100cm、宽70cm、高10cm,水稻苗5在培养介质6 中生长。
所述移动支架2为长110cm、宽80cm、高5cm的上部开口的不锈钢长方体结构,包括 支架底板7、定位侧板8、拉杆孔9、拉杆10和万向轮11;所述定位侧板8的一块开有两个 拉杆孔9,供所述拉杆10的下端通过并钩住所述定位侧板8;所述万向轮11安装于所述支架 底板7的底部。
使用时,双人同时提起所述育苗盘1的提手握把4,将所述育苗盘1放入所述移动支架2 的4块定位侧板8内,用所述拉杆9移动所述可移动的水稻育苗装置至合适位置培养水稻苗 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未经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49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处理方法
- 下一篇:用于处理音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