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转动的干式电缆头联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3604.8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2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盛金马;夏新运;常江;宣宁平;李涛;葛斐;薛慧君;谢涛;罗正帮;赵晖;于永洋;李鸿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7/00 | 分类号: | H02G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动 电缆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输电线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转动的干式电缆头联板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的户外电缆终端接线端子均为固定式的,通过连接板与避雷器和支撑绝缘子固定于电缆引下塔横担上。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户外电缆终端接线端子与连接板上螺口不在一个平面上,则需要电缆终端实现立体空间内的旋转,而现有普通电缆终端很难实现立体空间中的调节。现有的做法是:自地面至电缆引下塔电缆终端位置通过自下而上扭动电缆来实现户外电缆终端接线端子与连接板上螺口位于同一平面进行连接。
背景技术的缺点是:
(1)由于电缆终端位于电缆引下塔横担之间,与地面存在一定高度,且电缆重量较重,下而上扭动电缆实施较困难;
(2)扭动电缆会使电缆局部形成扭力,对引下电缆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转动的干式电缆头联板结构,能解决电缆终端接线端子在空间方向上的调整,并能对电缆进行有效固定,能避免扭动电缆的对电缆造成扭力,解决了电缆挤压或者其他固定不当造成的损伤。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避雷器、连接板、可转动连接金具、电缆终端、支撑复合绝缘子,所述避雷器下方通过连接板与支撑复合绝缘子连接,连接板还通过可转动连接金具与电缆终端连接,所述可转动式连接金具由两端的接头端子和中间的转动轴组成,接头端子与转动轴通过轴承连接来实现接头端子的360°旋转。
本实用新型电缆终端与连接板通过可转动连接金具连接,能解决电缆终端接线端子在空间方向上的调整,并能对电缆进行有效固定,能避免扭动电缆的对电缆造成扭力,解决了电缆挤压或者其他固定不当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转动连接金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它包括避雷器1、连接板2、可转动连接金具3、电缆终端4、支撑复合绝缘子5,所述避雷器1下方通过连接板2与支撑复合绝缘子5连接,连接板2还通过可转动连接金具3与电缆终端4连接,所述可转动式连接金具3由接头端子6和转动轴7组成,两端为接头端子6,中间为转动轴7,接头端子6与转动轴7通过轴承连接来实现接头端子6的旋转,所述接头端子可进行360°万向旋转。所述电缆终端与连接板通过可转动连接金具连接,实现接线端子在连接金具上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从而使接线端子和连接板上螺口调节至同一平面进行可靠连接,避免了需自下而上扭动电缆来实现连接,能避免扭动电缆的对电缆造成扭力,提高了电缆结构的可靠性,从而实现对电缆实现固定和引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36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吸收性棉纸或无纺材料的分配器
- 下一篇:无线接入点关联决策增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