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动式长分禾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3532.7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1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丁皓;宁昭雷;李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63/04 | 分类号: | A01D63/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陈建民;李志民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动 式长分禾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割台护罩,具体涉及一种浮动式长分禾器。
背景技术
玉米收割机割台两侧设有分禾器,可以将收割区内外的作物分开。随着机器前进,玉米植株被拢到拔禾工作区,由拔禾星轮横向拔禾输送到摘穗拉茎辊入口进行摘穗,分禾器还具有将倒伏植株扶起的作用。分禾器可保证玉米植株进入拨禾轮工作区前不被推到或折断。
目前现有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分禾器大部分为浮动式长分禾器,分禾器与后护罩的连接点一般在分禾器顶部,由于两个连接点位置较近,受力点集中,分禾器工作时,经常会与地面障碍物发生不可避免的接触,容易对分禾器的连接点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同时安装工艺简洁,更换方便的浮动式长分禾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动式长分禾器,其包括罩体、设置在罩体后端上部的隔板和设置在罩体前端的护尖;所述罩体后端底部两侧各设置有转轴连接板;所述罩体内设置有用于加固罩体的支撑架。
进一步的,其还包括穿置于转轴连接板上的销轴。
进一步的,所述罩体为半圆台形罩。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沿罩体下边缘设置的梯形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护尖底部设置有弧形的护尖底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罩体后端底部的两侧设置了用于和割台后护罩连接的转轴连接板,增大了分禾器与割台后护罩两个连接点的距离,可有效避免因受力点集中而对分禾器连接点造成的损坏,同时安装工艺简洁,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图。
其中,1罩体、2隔板、3护尖、4转轴连接板、5支撑架、6销轴、7护尖底板、8割台后护罩、9平垫、10开口销、1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5,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动式长分禾器,其包括罩体1、设置在罩体1后端上部的隔板2和设置在罩体1前端的护尖3;所述罩体1后端底部的两侧各设置有转轴连接板4;所述罩体1内设置有用于加固罩体1的支撑架5。
所述罩体1为半圆台形罩,其小底为前端,大底为后端,所述护尖3为半圆锥形,其锥底与所述罩体1的小底半径相同且固定连接,所述护尖3底部设置有弧形的护尖底板7。
所述支撑架5为沿罩体下边缘(即沿半圆台截面)设置的梯形框架。
所述转轴连接板4一端与护罩1后端底部的侧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穿置转轴的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内穿置有销轴6。
所述隔板2位于罩体后端上部,罩体1后端的下部为开口,用于与割台后护罩8的配合连接,防止玉米颗粒洒落。
使用时,通过销轴6将转轴连接板4与割台后护罩8连为一体,销轴6与割台后护罩8两侧接触部位穿置有平垫9,销轴6通过开口销10锁定。用销轴6来作为转轴,实现本分禾器的上下浮动。同时也增大了分禾器与割台后护罩8两个连接点的距离,可有效避免因受力点集中而对分禾器连接点造成的损坏,同时安装工艺简洁,更换方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35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设有滚筛的玉米脱粒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油菜收割机的割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