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串联电池组无线充电接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2318.X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9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硕;隋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5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电池组 无线 充电 接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组无线充电的串联电池组无线充电接收器。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公知的无线电源管理芯片的最大输出电压是10V,目前小功率的无线能量发射器、无线能量接收器已较为成熟,中大功率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尚为欠缺。许多应用场合需要多节锂离子电池串联供电并且要求对锂电池进行无线充电,但能给多节串联使用(比如四节锂电池串联给舵机供电)的无线充电器还没有。潜在的技术方案是先用boost升压器将无线充电器的电压升高,然后再给接有充电平衡电路串联电池组充电,但这种方案整体充电电路较为复杂,而且多级电路级联使得充电效率降低,充电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组无线充电的简单、快捷、有效的串联电池组无线充电接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串联电池组无线充电接收器,包括谐振电路和电池,还包括多个相互串联的无线充电接收器单元;每个无线充电接收器单元包括控制芯片、整流电路、电压电流调节电路、电池管理电路和串联接口电路。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谐振电路、整流电路、电压电流调节电路、电池管理电路、串联接口电路和电池电连接;所述谐振电路输出端与整流电路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串联接口电路包括P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串联接口。
作为优选,所述P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其源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串联接口包括串联接口正极和串联接口负极;所述串联接口正极为P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漏极引出的一端;所述串联接口负极为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器单元的接地端。
作为优选,所述每个无线充电接收器单元的串联接口负极依次与下一个无线充电接收器单元的串联接口正极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对每个电池独立无线充电,避免了传统的串联充电方法所带来的电压均衡问题,省去了电压均衡电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充电效率,本充电方法相当于“并行”充电,充电速度快。本实用新型配备电池充电放电自动切换电路、串联接口电路,只要简单地每个独立的充电器串接,就可制成多节电池的串联使用,独立充电的无线充电器,因此它还具有可灵活配置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串联电池组无线充电接收器的无线充电接收器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串联电池组无线充电接收器的无线充电接收器单元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串联电池组无线充电接收器的两个无线充电接收器单元串联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针对当前市面上缺乏多节锂电池无线充电器的尴尬局面,考虑到市面上有许多的兼容Qi协议的无线能量发射器可用,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支持Qi协议的能给串联使用的锂电池组独立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接收器。无线充电接收器配合无线能量发射器实现了任意多串联锂离子电池的独立无线充电。
图1是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框图,无线充电器主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能量发射器3,也叫充电板,另一部分是无线充电接收器4。能量发射器3与无线充电接收器4以磁耦合的方式传递能量,接收线圈2通过改变其从发射线圈1的看入负载以引起发射线圈1中电流的变化,这种变化被充电板3中的处理器检测和“理解”,从而实现了充电板3和无线充电接收器4之间的通信,无线充电接收器4通过检测电池的状况以及接收到的能量的状况反馈给充电板3数据包以调节能量发射器3发射的能量,充电器整体构成了反馈,其通信协议采用了Qi无线充电通讯协议。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相互串联的无线充电接收器单元,每个无线充电接收器单元包括控制芯片、谐振电路、整流电路、电压电流调节电路、电池管理电路和串联接口电路。控制芯片分别与谐振电路、整流电路、电压电流调节电路、电池管理电路和串联接口电路电连接;串联接口电路包括P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和串联接口。串联接口包括串联接口正极和串联接口负极;串联接口正极为P沟道增强型MOS管的漏极引出的一端,串联接口负极为无线充电接收器单元的接地端;P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电压输出端电连接,其源极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每个无线充电接收器单元串联接口的负极依次与下一个无线充电接收器单元串联接口的正极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23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