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怠速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1324.3 | 申请日: | 2015-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7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国晟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H02K5/22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于艳玲 |
地址: | 325025 浙江省温州市温州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具体涉及一种怠速马达。
背景技术
怠速马达是控制机动车怠速的一种元件。怠速马达主要是用来承担汽车怠速的,其目的是用来根据怠速时候的发动机负荷来调节怠速的。
传统的怠速马达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转子组件、线圈组件和线圈电连接组件,线圈电连接组件用于将壳体内的线圈组件与外界电源构成电连接,现有的线圈电连接组件往往为软质导线,该软质导线一端位于线圈电连接组件的接线端,另一端延伸至壳体上开设置的电连接口,由于软质导线与接线端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故容易造成错焊、虚焊等状况,且软质导线易在工作或搬运中断开影响怠速马达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稳定且安装简便的怠速马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转子组件、线圈组件和线圈电连接组件,所述的线圈组件上设置有用于与线圈电连接组件电连接的接线端,所述的壳体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外接电源的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圈电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于壳体的硬质金属导线,该硬质金属导线一端作为安装端并位于插口,另一端作为连接端并位于线圈组件的接线端,所述的线圈组件的接线端与硬质金属导线对应设置有硬质金属插脚,所述的硬质金属插脚与硬质金属导线相焊接构成线圈组件和线圈电连接组件的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用硬质金属导线和硬质金属插脚相焊接的电连接方式,避免了软质导线易在工作或搬运中断开的弊病,其次,其次金属导线不易形变的特点,在多个硬质金属导线和硬质金属插脚配合时,对应位置不会改变,亦避免了错误焊接的可能;在大规模生产时,可将硬质金属导线及与硬质金属导线固定的部分壳体作为标准的模块,增加组装的效率,符合当今零件模块化、标准化的潮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硬质金属导线的连接端固定设置有U形的连接件,该连接件的U形两侧分别位于硬质金属插脚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连接件一方面增加了硬质金属导线和硬质金属插脚之间的相对面积,即增加了两者焊接面积,提高两者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一个U形的连接件对应一个硬质金属插脚,使各硬质金属导线的连接端的对应关系更加明显,在维护和检修时操作更加准确,不易混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壳体由插配的底座和顶盖组成,所述的硬质金属导线位于安装端和接线端之间设置有多段导线折弯,所述的底座和顶盖之间相对设置有与多段导线折弯形状相适配的固定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段导线折弯使硬质金属导线相对壳体不易移位,而壳体由插配的底座和顶盖组成并构成固定腔,避免连同硬质金属导线一起注塑加工,或避免在壳体上开设多段折弯的安装通道,增加加工难度,只需安装时放入金属硬质导线即可,安装简易,大大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线圈组件还设置有安装硬质金属插脚的安装座,该安装座朝向硬质金属导线的端面与硬质金属导线的侧面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理利用现有部件,将安装座的端面作为硬质金属导线的定位面,由于定位面面积较大,大大提高硬质金属导线的安装稳定性,安装座使硬质金属导线在受到外界压力施压时不会形变,其次凸出的安装座作为指向标志,避免圆形的底座或顶盖周向插配不准确。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国晟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国晟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13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