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绑线缠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80065.2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9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祥;姜智博;赵守山;刘宏荃;刘桂荣;孟帅;张耀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青州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14 | 分类号: | B65H75/14;H02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张建永 |
地址: | 2625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缠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路施工用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绑线缠绕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线路改造工程逐年增加,换杆架线也变得越来越多,绑线绑扎的应用越来越多。一般的步骤为剪线,整理,盘线,现在使用的是手工操作,操作非常不方便,一般均由一人制成,平均每个线盘操作用时1分钟,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因为是手工制成,力度角度等很难掌握,经常会造成绑线折伤,天长日久风吹日晒绑线老化后易造成绑线断线。同时由于绑线需求量大,盘线的效率很难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安全、高效、方便使用的绑线缠绕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绑线缠绕器,包括内盘和外盘,所述内盘和外盘设置有单向转动装置,所述外盘上设置有轨道和固定孔。
使用时,将盘线插入固定孔中,然后转到内盘,内盘带动外盘转动,使盘线盘在轨道上,然后内盘反向转动,内盘转动而外盘不转动,重复上述动作,直至盘线完成,效率高,安全,使用方便,盘线质量好。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单向转动装置为单向轴承或单向棘轮。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内盘上设置有手指放置孔。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手指放置孔形状为半圆形。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内盘上设置有拇指放置孔。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拇指放置孔的形状为圆形。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固定孔位于一侧。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绑线缠绕器方便携带,盘线工艺高,质量好,安全可靠,对盘线的安全性能好,提高了盘线的效率,总耗时就能够缩短至20s以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绑线缠绕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图;
附图3为附图1中单向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内盘;2-外盘;3-轨道;4-手指放置孔;5-拇指放置孔;6-固定孔;7-单向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一种绑线缠绕器,包括内盘1和外盘2,所述内盘1和外盘2设置有单向转动装置,所述外盘2上设置有轨道3和固定孔6,所述固定孔6位于一侧,靠近轨道3的边缘处。
轨道3采用光滑的轨道,光滑无棱角,不会损坏盘线,固定孔6的直径略大于盘线直径,固定可靠。
轨道3设计为凹槽状,可以有效保证盘线不至于偏离轨道3。
线盘为内盘1和外盘2两个线盘,内盘1为把手处,外盘2为盘线处,中间采用单向轴承7连接,模拟了手工盘线的过程,提高了效率。
所述单向转动装置为单向轴承7或单向棘轮。
所述内盘1上设置有手指放置孔4,四指可以放置在手指放置孔4内,所述手指放置孔4形状为半圆形。
所述内盘1上设置有拇指放置孔5,拇指可以放置在拇指放置孔5内,所述拇指放置孔5的形状为圆形。
线盘手掌大小,轻盈小巧,易于操作,便于携带,单人使用操作方便,效率高。
使用时,左手按指定位置手握绑线缠绕器,将盘线插入轨道3上的固定孔6中,插入约1cm左右,左手前伸,向前方转动,此时单向轴承7是固定的,内盘1带动外盘2转动,使盘线盘在轨道3上,在此过程中,右手起辅助缠绕的作用,转到一定程度,左手回转,此时单向轴7是可以转动的,内盘1转动不会带动外盘2转动,回转到开始的位置,采用同上的方法直至盘线全部盘在轨道3上,完成盘线操作。
施工时,可以携带绑线缠绕器直接进行绑线操作,本发明,小巧、轻盈,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盘线方式使用。
本实用新型试用情况如表1:
表12015年4-8月绑线缠绕器统计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青州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山东青州市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800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控制金属电镀镀液效率的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顶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