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便新型可折叠电动四轮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9384.1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8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袁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海波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B62K5/01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便 新型 可折叠 电动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具体是一种轻便新型可折叠电动四轮自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车的普及率快速增长,由于它无需人力驱动,又不要消耗燃料,只要配用充电电池即可,充电电池利用低谷电,既经济又环保,深受人们欢迎,已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理想代步交通工具。虽然电动车在小型代步工具中占据明显的优势,但仍然存在其难以克服的缺陷,这主要包括:
1)结构笨重:现有电动车均较为笨重的固定结构,一般女士、青少年、老年人等在推移提拉时均较为吃力,给人带来不便,且伸展固定的车体也难以放入车内便携,不方便外出使用。
2)稳定不足: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电动车普遍为两轮结,且其车架底盘对摩托车等传统成熟机车的稳定性仍然有较大差距,然而其车速却成倍于自行车甚至有与摩托车比肩的趋势,故安全性难免大受影响,电动车引起的交通事故频有发生。同时,市场上比例较低的三轮、四轮电动车虽然稳定性有所改善,但其体形更为庞大、笨重,在收放、使用方面相对两轮电动车更加麻烦,一般仅被老年人接受,而难以在青中年人群中占有一席之地。
3)舒适欠佳:现有电动车的避震器一般安装在前轮及后轮的上方,轮胎将震动直接直线传送给车体,即便中间经过避震器的吸收缓冲,但震动对车体的影响仍然较大。故骑乘的舒适度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便新型可折叠电动四轮自行车,它小巧可折叠,易于推放使用和收入车中携带,采用四轮结构,且配合四轮独立避震结构,不但进一步降低本装置重心,使本装置的稳定性显著增强,且对震动的吸收效果较佳,避免车身的倾斜及跳动,增加行驶中的稳定性及骑乘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轻便新型可折叠电动四轮自行车,包括车架主体,以及安装在车架主体上的电池组、电机控制器、车把、车座及车轮,其中一个所述车轮上安装有轮毂电机,所述车座的底部设有座垫伸缩杆,所述座垫伸缩杆的下端与车架主体铰接和/或可拆卸连接,所述车把的底部设有伸缩方向控制杆,所述伸缩方向控制杆的下端与车架主体铰接,所述车轮为四个且两两对称的设置于车架主体的前部及后部,所述车轮的内侧设有折叠摆臂,所述折叠摆臂的两端铰接有折叠底座,所述折叠摆臂外端的折叠底座与车轮连接,所述折叠摆臂内端的折叠底座连接有摆臂轴,所述车架主体上安装有摆臂轴承,所述摆臂轴穿过摆臂轴承且与摆臂轴承的内圈连接,所述摆臂轴位于车架主体内的部分设有减震压块,所述减震压块上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远离减震压块的顶端与车架主体连接。
所述车架主体前部的两侧对称的铰接有前脚踏,所述车架主体后部的两侧对称的安装有后脚踏。
所述车架主体上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伸缩方向控制杆的底端铰接,位于车架主体前部的两个所述摆臂轴之间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中间设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顶端与连接座连接。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装置轻便小巧,所述车座、车把均可收折于车架主体的上侧,所述车轮在折叠摆臂的辅助下能够收折于车架主体的两侧,折叠后方便放入车内等处,方便外出携带使用。
2、本装置采用四轮设计,矩形扁平化的支撑更加稳固。同时,四车轮均独立连接于车架主体,且分别设有减震结构,使车架主体的重心进一步降低,更加有利于本装置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同时,独立悬挂的四车轮将震动分散到车架主体侧面的四处,各车轮单独跳动,避免车身的倾斜及跳动,显著提高了避震效果,增加行驶中的稳定性及骑乘的舒适度。
3、所述前脚踏能收折于车架主体的两侧,避免磕碰腿部,及进一步集约折叠后的体形。所述前脚踏及后脚踏的设置方便使用者采用不同姿势骑乘,便于迎合不同个体的差异,增加骑乘的舒适性。
4、通过连杆及转向轴的转向结构简单有效,便于维修及护理。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车架主体;2、车把;3、车座;4、车轮;5、轮毂电机;6、座垫伸缩杆;7、伸缩方向控制杆;8、折叠摆臂;9、折叠底座;10、摆臂轴;11、摆臂轴承;12、减震压块;13、减震弹簧;14、前脚踏;15、后脚踏;16、连接座;17、连杆;18、转向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海波,未经袁海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93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