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于覆盖层上的大坝坝基防渗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78746.5 | 申请日: | 2015-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2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金伟;王党在;张琦;余学明;叶发明;韩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E02D27/40;E02D31/02;E02D19/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于 覆盖层 大坝 坝基 防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于覆盖层上的大坝坝基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在深厚覆盖层土石坝中,混凝土防渗墙是较为可靠的坝基防渗结构。现有的坝基防渗结构一般为在覆盖层内设置的全封闭混凝土防渗墙,该防渗墙墙底一般嵌入弱风化基岩0.5~1.0m,其工程造价一般较高;而且,覆盖层深度越大,单位墙体造价越高,施工难度越大,墙体质量也难以保证。此外,现有的坝基防渗结构需要在土石坝坝体填筑前完成施工,施工工期较长,占用直线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施工且造价较低的建于覆盖层上的大坝坝基防渗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建于覆盖层上的大坝坝基防渗结构,包括悬挂式浇筑墙段和灌浆段;所述悬挂式浇筑墙段设置在覆盖层内,其上端与灌浆廊道相连;所述灌浆段设置在覆盖层和基岩内,其上下端两端分别与悬挂式浇筑墙段和基岩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悬挂式浇筑墙段内设置有用于施工灌浆段的预埋灌浆管,所述预埋灌浆管的上端与灌浆廊道的内腔连通、下端位于悬挂式浇筑墙段的底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预埋灌浆管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排,每排预埋灌浆管均主要由两根以上沿悬挂式浇筑墙段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预埋灌浆管组成,且两排中的预埋灌浆管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悬挂式浇筑墙段的下部伸入至覆盖层中的相对隔水层内;所述灌浆段包括覆盖层灌浆段和基岩灌浆段;所述基岩灌浆段设置在基岩内;所述覆盖层灌浆段的上部与悬挂式浇筑墙段的下部相连,覆盖层灌浆段的下端嵌入基岩内并与基岩灌浆段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是,所述悬挂式浇筑墙段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所述灌浆段由帷幕灌浆形成。
进一步的是,所述覆盖层内还设有用于施工覆盖层灌浆段的灌浆孔,所述灌浆孔的顶端与灌浆廊道的内腔连通、底端位于基岩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覆盖层灌浆段由悬挂式浇筑墙段内的预埋灌浆管及覆盖层内的灌浆孔灌浆形成;所述灌浆孔包括分别位于悬挂式浇筑墙段上下游侧的两排,每排灌浆孔均主要由两个以上沿悬挂式浇筑墙段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的灌浆孔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采用全封闭混凝土防渗墙的防渗结构相比,该防渗结构主要由悬挂式浇筑墙段和灌浆段组成,工程造价较低;仅悬挂式浇筑墙段需要浇筑,浇筑深度浅,施工难度较小,利于保证浇筑质量;通过灌浆廊道对灌浆段进行施工,施工方便,且灌浆施工可与土石坝坝体的填筑同时进行,使整个防渗结构的施工占用直线工期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悬挂式浇筑墙段1、预埋灌浆管11、灌浆段2、覆盖层灌浆段21、灌浆孔211、基岩灌浆段22、覆盖层3、相对隔水层31、建基面32、灌浆廊道4、基岩5、基覆界线6。
图中箭头方向为顺河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建于覆盖层上的大坝坝基防渗结构,包括悬挂式浇筑墙段1和灌浆段2;所述悬挂式浇筑墙段1设置在覆盖层3内,其上端与灌浆廊道4相连;所述灌浆段2设置在覆盖层3和基岩5内,其上下端两端分别与悬挂式浇筑墙段1和基岩5相连。其中,悬挂式浇筑墙段1为浇筑施工而成的防渗墙墙段,其深度小于覆盖层3的深度,工程造价较低,施工难度相对较小;施工悬挂式浇筑墙段1时,通常由建基面32向下在覆盖层3内钻一排或多排浇筑孔进行浇筑,或是由建基面32向下在覆盖层3内开挖浇筑槽进行浇筑。悬挂式浇筑墙段1施工完成后,通常在悬挂式浇筑墙段1正上方的建基面32上设置与悬挂式浇筑墙段1上端相连的灌浆廊道4,灌浆廊道4施工完成后即可使灌浆段2的施工与土石坝坝体的填筑施工同步进行,便于施工操作且节省工期。灌浆段2由灌浆施工而成,通常设置在悬挂式浇筑墙段1以下的覆盖层3内和基岩5内;施工灌浆段2时,通常由建基面32向下在覆盖层3内钻一排或多排灌浆孔进行灌浆,或是通过在覆盖层3内设置灌浆管进行灌浆;灌浆施工时,使灌浆段2的上端与悬挂式浇筑墙段1进行一定的搭接,使灌浆段2的下端嵌入基岩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87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