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坩埚及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8313.X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2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正玉 |
主分类号: | B01L7/00 | 分类号: | B01L7/00;B01L3/04;F24J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坩埚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容器或化学实验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太阳能坩埚及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坩埚是化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熔化和精炼金属液体以及固液加热、反应的容器,是保证化学反应顺利进行的基础。坩埚的主要用途有:(1)灼烧固体物质;(2)溶液的蒸发、浓缩或结晶(如果有蒸发皿,应该选择蒸发皿。当然坩埚也可以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或结晶)。在实验室中,基本上是使用酒精灯等专用热源来进行加热的。
太阳能是广泛存在的一种清洁能源,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应用太阳能聚焦来进行加热的案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太阳能坩埚及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太阳能坩埚及加热装置,主要由聚光透镜(1),支架(2),聚光块(3),光纤(4),光开关(6),散光块(11),坩埚(13)组成。
聚光透镜(1)通过支架(2)将聚光块(3)固定在其焦点位置;聚光透镜(1),聚光块(3),光纤(4),光出射头(5),光入射头(7)和散光块(11)组成光的通路;光开关(6)位于光的通路上,将光纤(4)分割为两段,光出射头(5),光入射头(7)位于光开关(6)中;光开关(6)中包括挡光板(8)和透射玻璃板(9),挡光板(8)和透射玻璃板(9)之间构成可以容纳液体的积水腔(10);透射玻璃板(9)为不透光的板;聚光透镜(1),聚光块(3),光纤(4),透射玻璃板(9)和散光块(11)的光透射率在90%以上;散光块(11)正对坩埚(13)底部的加热底盘(14)。
阳光直射聚光透镜(1),光线聚焦于聚光块(3),聚焦后的阳光通过光纤(4)传播。最终通过散光块(11)照射在坩埚(13)底部的加热底盘(14)上,对其进行加热。
挡光板(8)和透射玻璃板(9)的位置,决定了从光出射头(5)到光入射头(7)的透光量,两者之间构成可以容纳液体的积水腔(10)容纳水,用于对挡光板(8)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使用广泛存在的清洁能源太阳能作为加热能源,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采用透镜聚光和光纤传播的形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聚光系统不受实验室位置的限制,方便将聚光系统布置在阳光直达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方便易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其中:
1-聚光透镜,2-支架,3-聚光块,4-光纤,5-光出射头,6-光开关,7-光入射头,8-挡光板,9-透射玻璃板,10-积水腔,11-散光块,12-过渡弧面,13-坩埚,14-加热底盘,15-外边沿支腿,16-增面积凸起,17-内边沿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太阳能坩埚及加热装置,主要由聚光透镜(1),支架(2),聚光块(3),光纤(4),光开关(6),散光块(11),坩埚(13)组成。
聚光透镜(1)通过支架(2)将聚光块(3)固定在其焦点位置;聚光透镜(1),聚光块(3),光纤(4),光出射头(5),光入射头(7)和散光块(11)组成光的通路;光开关(6)位于光的通路上,将光纤(4)分割为两段,光出射头(5),光入射头(7)位于光开关(6)中;光开关(6)中包括挡光板(8)和透射玻璃板(9),挡光板(8)和透射玻璃板(9)之间构成可以容纳液体的积水腔(10);透射玻璃板(9)为不透光的板;聚光透镜(1),聚光块(3),光纤(4),透射玻璃板(9)和散光块(11)的光透射率在90%以上;散光块(11)正对坩埚(13)底部的加热底盘(14)。
阳光直射聚光透镜(1),光线聚焦于聚光块(3),聚焦后的阳光通过光纤(4)传播。最终通过散光块(11)照射在坩埚(13)底部的加热底盘(14)上,对其进行加热。
挡光板(8)和透射玻璃板(9)的位置,决定了从光出射头(5)到光入射头(7)的透光量,两者之间构成可以容纳液体的积水腔(10)容纳水,用于对挡光板(8)进行冷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
聚光透镜(1)是菲涅尔透镜,也可以是凸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正玉,未经王正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83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半湿物料粉碎机
- 下一篇: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试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