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勾毛同体切勾机的限位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8256.5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7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奥达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7/01 | 分类号: | B26D7/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3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同体 切勾机 限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粘扣带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勾毛同体切勾机的限位板。
背景技术
勾毛同体在粘扣带的生产过程中,勾圈是由一个个弧型圈通过切割分裂开来而形成的,在加工过程中,将未切割的粘扣带通过一个支架,并在支架上放置刀片将弧线状结构切割,通过收料辊和放料辊为粘扣带提供传送的动力,从而能够轻松的完成切割工艺。
在生产过程中,虽然能够通过限位的一个辊进行张紧和限制,但在切割的时候,由于刀片和粘结带需要用力切割,从而在稍许位置偏差的情况下都会造成整个切割失败,进而形成报废产品,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于切勾机的限位板,这种限位板能够固定粘扣带,并且不会产生偏差,使得切割效率高,报废品出现率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勾毛同体切勾机的限位板,包括板本体,所述板本体上开设有用于粘接带通过的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与粘接带传送方向一致的棱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板本体两端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固定孔以及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呈条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调节槽槽口方向与棱条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棱条设有若干,且通槽内棱条与棱条之间的位置开设有若干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限位板上开设通槽,并且通槽内设置若干棱条,这种设置使得粘结带能够通过通槽通过限位板位置,而棱条能够与粘结带的沟壑位置相配合,从而能够将粘接带进行限定,进而使得粘接带在加工时不会滑动,从而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减小了报废产品的出现率;固定板的设置能够使得板本体能够与切勾机有效的固定,从而能够有效的将粘接带固定,而调节槽和固定孔的设置能够使得板本体能够进行调节位置,通孔的设置能够降低限位板的重量,而且能够看到内部粘接带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棱条位置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1、板本体;11、通槽;12、棱条;13、通孔;2、固定板;21、调节槽;22、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用于勾毛同体切勾机的限位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勾毛同体切勾机的限位板,包括板本体1,所述板本体1上开设有用于粘接带通过的通槽11,所述通槽11内设有若干与粘接带传送方向一致的棱条12,且棱条12与棱条12之间的通槽11位置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13,圆形通孔13的直径小于棱条12之间的间距,这种设置使得粘结带能够通过通槽11通过限位板位置,而棱条12能够与粘结带的沟壑位置相配合,从而能够将粘接带进行限定,进而使得粘接带在加工时不会滑动,从而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减小了报废产品的出现率,通孔13的设置能够降低限位板的重量,而且能够看到内部粘接带的情况。
优选地,所述通孔13可以设置成方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优选圆形和椭圆形,圆形和椭圆形没有棱边,圆形和椭圆形加工简单。
板本体1两端均设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上开设有固定通孔13和条状的调节槽21,调节槽21与棱条12垂直设置,固定板2的设置能够使得板本体1能够与切勾机有效的固定,从而能够有效的将粘接带固定,而调节槽21和固定孔22的设置能够使得板本体1能够进行调节位置,每端固定板2均设置两块,分别靠近两侧边位置,所述调节槽21靠近通槽11的位置设有固定口,每端设置两块固定板2能够使得固定效果变得更佳,固定口可以使得固定更加牢固。
优选的,所述棱条12端部呈尖状结构,这种结构能够轻易的嵌入粘接带的沟壑位置,从而使得固定简单方便。
两端分别设置两个固定板2能够有效的固定,同时使得同一端的固定板2之间有开口,这种设置能够减少材料的使用,在达到同样的效果的情况下,使用的材料少,节省成本,同时,通孔13的设置也能节省材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奥达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奥达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82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