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皮带机的锥套轴下托辊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78204.8 | 申请日: | 2015-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69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黄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5G39/09 | 分类号: | B65G39/09 |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兰如康 |
| 地址: | 5322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带机 锥套轴下托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皮带输送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皮带机的下托辊。
背景技术
皮带输送机是一种最常见的物料输送设备,一般皮带输送机的托辊都是由圆筒、端盖、芯轴、滚动轴承和防尘装置等组成。其结构复杂,材料用料多,只能用机床加工,生产成本高、工效低,维修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用材料少、并且能够用冷冲压方式加工、生产成本低、工效高、维修方便、防尘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皮带机的锥套轴下托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皮带机的锥套轴下托辊,包括托辊圆筒;其中:在托辊圆筒的两端均分别设有轴套、含油滑动轴承、密封环和锥套轴;所述的锥套轴的一端通过联接螺钉与托辊圆筒固定安装在一起,锥套轴的另一端安装在含油滑动轴承上后再装上轴套;所述的密封环安装在锥套轴与轴套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的连接/安装方式为:锥套轴内端与托辊圆筒配合,通过联接螺钉固定;锥套轴另一端和含油滑动轴承的内孔为小间隙配合;含油滑动轴承的外圆和轴套为小过盈配合;轴套和锥套轴的接触部分为间隙配合,并且中间设有密封环。
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轴套上设有加油孔和油槽。油槽可以存储润滑油,并可以实时提供给含油滑动轴承。加油孔主要是方便向油槽补充润滑油。
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轴套轴为具有一定厚度的锥形筒套型套轴,或者为锥形实心型套轴。
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密封环采用聚四乙烯材质密封环。密封环可以起到防尘和防油泄漏的作用。
进一步说明,所述轴套的两端轴头设有扁方。使用时,将轴套的两端扁方装入皮带机机身上两侧的托辊支承板的卡槽中,轴套就固定不动;皮带带动托辊圆筒及置于其中的锥套轴在轴套上的含油滑动轴承内圈上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锥套轴安装在托辊圆筒两端,实现可以通过冷冲压方式进行加工,改变了现有的机加工生产方式,从而解决了机加工生产效率低和废品率高的问题;同时,采用锥套轴代替原来的端盖与芯轴,节省大量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的轴套、含油滑动轴承和密封环均安装在锥套轴的外端,装拆方便、维修容易。
3.本实用新型轴套内设有加油孔与油槽,可以加油、藏油润滑滑动轴承,轴套外设有密封环起防尘和防油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视剖切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俯视剖切结构图。
附图标记:1-轴套,2-加油孔,3-含油滑动轴承,4-密封环,5-锥套轴,6-托辊圆筒,7-联接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皮带机的锥套轴下托辊,包括托辊圆筒6;其中:在托辊圆筒6的两端均分别设有轴套1、含油滑动轴承3、密封环4和锥套轴5;所述的锥套轴5的一端通过联接螺钉7与托辊圆筒6固定安装在一起,锥套轴5的另一端安装在含油滑动轴承3上后再装上轴套1;所述的密封环4安装在锥套轴5与轴套1之间。
所述的轴套1上设有加油孔2和油槽。所述的轴套轴5为锥形筒套型套轴。所述的密封环4采用聚四乙烯材质密封环。
各部件的连接/安装方式为:锥套轴5内端与托辊圆筒6配合,通过联接螺钉7固定;锥套轴5另一端和含油滑动轴承3的内孔为小间隙配合;含油滑动轴承3的外圆和轴套1为小过盈配合;轴套1和锥套轴5的接触部分为间隙配合,并且中间设有密封环4。
使用时,将轴套的两端扁方装入皮带机机身上两侧的托辊支承板的卡槽中,轴套就固定不动;皮带带动托辊圆筒及置于其中的锥套轴在轴套上的含油滑动轴承内圈上旋转。
实施例2:
一种皮带机的锥套轴下托辊,包括托辊圆筒6;其中:在托辊圆筒6的两端均分别设有轴套1、含油滑动轴承3、密封环4和锥套轴5;所述的锥套轴5的一端通过联接螺钉7与托辊圆筒6固定安装在一起,锥套轴5的另一端安装在含油滑动轴承3上后再装上轴套1;所述的密封环4安装在锥套轴5与轴套1之间。
所述的轴套1上设有加油孔2和油槽。所述的轴套轴5为锥形实心型套轴。所述的密封环4采用聚四乙烯材质密封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82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的咪唑取代的芳基酰胺
- 下一篇:制备氯化烃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