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卵自动脱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6979.1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52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杨移斌;艾晓辉;董靖;胥宁;杨秋红;刘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丽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卵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鱼卵自动脱黏装置。
背景技术
鱼类受精卵在孵化前,多需脱掉黏液,以提高孵化率,制作鱼子酱时,为了能得到更好品质的鱼子酱,也常需进行脱黏工作。目前采用的脱黏措施多为使用脱黏剂如滑石粉溶液等配合搅拌的方式进行脱黏,搅拌时很可能破坏鱼卵,造成经济损失,使用脱黏剂时鱼卵的表面会附着一层很厚的脱黏物质,使鱼卵在正常发育中的呼吸及生理代谢受到致命的影响,致使孵化率大幅度降低,而在制作鱼子酱时也会给鱼子酱品质带来影响,可谓费时、费力、效果不佳。
因此业界亟需一种省时省力、效率高、且不会影响孵化率的脱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卵自动脱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鱼卵自动脱黏装置,所述的鱼卵自动脱黏装置由钢板和支架组成,所述的钢板分为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呈V型排列,下方通过合页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相接处留有0.1~0.5mm的缝隙。
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长度为200cm,宽为10cm,厚1cm,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之间的夹角为45°~90°。
所述的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沿长度方向与地面所成夹角为30°~60°,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前端设有挡板。
所述的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的支架由钢筋制成。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物理学方法,使得黏液自动从卵上脱落,不伤害鱼卵,不影响其发育,不影响品质,在脱黏时无需添加脱黏剂和搅拌,避免了使用脱黏剂影响受精卵孵化,同时也保护了鱼卵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鱼卵自动脱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示意图。
附图3是支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1.第一钢板12.第二钢板
13.挡板2.支架
21.第一横杆22.第二横杆
3.缝隙4.接收桶。
实施例
请参看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鱼卵自动脱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的示意图,图3是支架的示意图。所述的鱼卵自动脱黏装置由钢板和支架2组成,所述的钢板分为第一钢板11和第二钢板12,所述的第一钢板11和第二钢板12呈V型排列,下方通过合页(未示出)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钢板11和第二钢板12相接处留有0.1~0.5mm的缝隙3。
所述的第一钢板11和第二钢板12的长度为200cm,宽为10cm,厚1cm,所述第一钢板11和第二钢板12之间的夹角为45°。
所述的第一钢板11和第二钢板12沿长度方向与地面所成夹角为45°,将鱼卵从钢板高的一端放入,鱼卵沿钢板向下流,黏液则从缝隙3中流出,钢板低的一端的下方设有接收桶4来接收黏液;第一钢板11和第二钢板12的前端设有挡板13,当鱼卵移动到底部时,挡板13用来阻挡鱼卵,防止鱼卵滑入下方的接收桶4中。
所述的支架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横杆21和第二横杆22,所述的支架2由钢筋制成,第一横杆21和第二横杆22用于加固支架2,第一横杆21还可以防止第一钢板11和第二钢板12在支架2上滑动。
在进行鱼卵脱黏时,将鱼卵从钢板高的一端放入,鱼卵顺着钢板下滑,而黏液从缝隙3中流出,最后进入钢板下方的接收桶4中,达到自动脱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利用物理学方法,使得黏液自动从卵上脱落,不伤害鱼卵,不影响其发育,不影响品质,在脱黏时无需添加脱黏剂和搅拌,避免了使用脱黏剂影响受精卵孵化,同时也保护了鱼卵的完整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69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罗非鱼-草鱼的半轮作养殖系统
- 下一篇:循环水网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