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张拉反力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5404.8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9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仵军胜;宁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交投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任远高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张拉反力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张拉反力架。
背景技术
在诸如高速公路桥梁工程等建筑工程中,随着建设标准的不断提高,对结构耐久性、质量可靠性等性能指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消除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中的管道堵孔、压浆不严实和乱束等问题,同时改善梁端和腹板的应力状态以及构件耐久性,先张法预应力技术(即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先张拉预应力筋,并将预应力筋临时锚固在张拉台座上)在中大跨径桥梁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现有的、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技术进行预制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墩式或槽式混凝土的张拉台座,通过台座牛腿、钢横梁和混凝土压杆等组合张拉反力系统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由于先张法施工对张拉台座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而前述的张拉反力系统所能承受的张拉控制应力却极为有限,因此这种张拉台座只能适用于小跨径、直线配筋预制梁结构的工厂化施工,难以满足中大跨径预制梁的现场施工要求,例如跨度超过30m的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现有施工方案是临时搭建超大型的张拉台座进行先张法施工,存在施工周期长、无法重复利用和成本高的问题)。
针对上述现有张拉台座的问题,考虑张拉台座中的张拉反力系统是影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施工以及成本控制的关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张拉反力系统,不但可承受更大的、来自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从而可应用在张拉台座中,实现大跨径预制梁的预制施工,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的特点,可简化施工,并能实现重复利用和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前述现有张拉台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张拉反力架,通过双墩斜拉式的张拉反力系统,不但可承受更大的、来自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从而可应用在张拉台座中,实现大跨径预制梁的预制施工,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的特点,可简化施工,并能实现重复利用和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张拉反力架,包括用于埋入固定基础的第一预埋箱柱和第二预埋箱柱,还包括上箱柱和直板;所述第一预埋箱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直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预埋箱柱的上端铰接所述上箱柱的下端,所述上箱柱的上端铰接所述直板的另一端,构成一个双墩斜拉式结构。在所述张拉反力架结构中,所述第一预埋箱柱和所述第二预埋箱柱用于间隔埋入固定基础中,从而与所述上箱柱和所述直板一起构成一个双墩斜拉式传力系统。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来自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首先作用在所述上箱体上,然后通过作用力分解,一部分作用力通过呈斜拉状的所述直板(此时等同于一个二力杆,用于承受轴向拉力)传递到所述第一预埋箱柱上,最终通过所述第一预埋箱柱的腹板传递到固定基础中,另一部分作用力通过所述上箱柱(此时等同于一个压弯构件,用于承受横向拉力)传递到所述第二预埋箱柱上,最终通过所述第二预埋箱柱的腹板传递到固定基础中,从而使所述张拉反力架承受更大的、来自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进而可应用在张拉台座中,实现大跨径预制梁的预制施工。同时还可以在所述第一预埋箱柱、所述第二预埋箱柱和所述上箱柱中填充配重材料,满足不同配重需求,解决张拉台座在施工过程中的倾覆问题。此外,所述张拉反力架还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的特点,可简化施工,并能实现重复利用和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经济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和/或所述第二预埋箱柱的前后两侧腹板的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个垂直钉。所述垂直钉用于使对应的预埋箱柱抓牢固定基础,防止出现倾覆和松动现象。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所述第二预埋箱柱、所述上箱柱和所述直板均由钢材制成。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所述第二预埋箱柱和所述上箱柱均为长方形箱柱体结构。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和所述上箱柱的上端左侧分别铰接一块所述直板的两端,所述第一预埋箱柱和所述上箱柱的上端右侧分别铰接另一块所述直板的两端。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所述第二预埋箱柱和所述上箱柱的左右两侧腹板的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块横向耳板。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和/或所述第二预埋箱柱的腹板的底部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块纵向耳板。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二预埋箱柱的左右两侧腹板的顶部外表面上布置有若干块纵向耳板。
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埋箱柱为由两块垂直于前后方向的腹板和三块垂直于左右方向的腹板围成的双腔体箱柱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交投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交投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54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