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腔镜吸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4802.8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2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侯祺;毛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祺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张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腔镜 吸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腔镜吸引器。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方式与传统开放手术方式有着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具有切开小,恢复快等优势,现在被广泛的应用。腹腔镜手术方式需要事先用二氧化碳(CO2)充气,制造人工气腔,然后建立操作通道,对病灶部位进行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必然有出血、组织渗液或者其它器官分泌的液体流出,影响手术医生的视野及操作。现有的腹腔镜吸引器是利用负压原理,将手术产生的出血或其它液体吸除,现有腹腔镜吸引器的不足在于吸出液体时,将人工气腔中的气体一并吸出,造成人工气腔内气体不足,人工气腔塌陷,影响手术视野及医生进一步操作,另外,由于现有吸引器吸引端存在局部负压,容易吸住肠管壁或其它组织,一方面易造成医源性损伤,另一方面导致无法继续吸引操作,拖延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难度。特别是在手术较大难度时,需要持续性吸出较多的术中出血及渗液,而不应该影响手术进一步进行,但现有吸引器吸收液体时,反而会阻碍手术进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镜吸引器,通过对吸引器吸液端的设置,在吸收液体时不会吸走人工气腔中的气体,保证吸液部的吸引端无负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腹腔镜吸引器,包括吸液部和排液部,吸液部连接在排液部上,排液部设有与大气连通的进气口和排液管,排液部内设有与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通道,排液管内具有排液通道,吸液部包括一个填充有填充物的空腔,该填充物用于吸取液体并且阻隔气体与排液部流通,空腔、进气通道和排液通道互相连通。
所述排液管由排液部的顶端向着空腔的方向延伸。
排液管远离排液部顶部的一端靠近空腔。
所述进气通道由进气口延伸至排液部底端。
优选地,吸液部与排液部以螺纹的方式连接。
吸液部的顶端与排液部的底端以螺纹的方式连接。
优选地,吸液部和排液部呈圆柱形。
优选地,填充物为毛细管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吸收液体的同时不会吸走人工气腔中的气体,从而不会造成人工气腔内气体不足和人工气腔塌陷,保证了手术视野,不会因为吸引操作而影响同时进行的其他手术操作,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吸引器的吸引部无负压,不会吸住肠壁及其他人体组织,避免医源性损伤,防止吸引器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腹腔镜吸引器的竖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腹腔镜吸引器的左视图;
其中,1、吸液部;11、空腔;111、填充物;2、排液部;21、进气口;22、排液通道;23、排液管;24、进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2所示,一种腹腔镜吸引器,包括吸液部1和排液部2,吸液部1包括一个装有填充物111的空腔11,排液部2设有与大气连通的进气口21和排液管23,排液部2内设有与进气口21连通的进气通道24,排液管23内具有排液通道22,吸液部1的顶端与排液部2的底端以螺纹的方式连接,方便吸液部1的及时更换,吸液部1和排液2部呈圆柱形,当然吸液部1和排液部2也可以为适合手术操作的其他形状。
因为在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首先要使用二氧化碳充气,制造人工气腔,现有技术中吸引器在吸取液体的同时将人工气腔中的气体一并吸出,造成人工气腔的气体不足,影响手术视野和医生的进一步操作,为了防止人工气腔中的气体流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填充物111采用海绵、毛细管束或者内部相通的多空材料,使用毛细管束或其他内部相同的多孔材料的作用在于:当含有细微缝隙的物体与液体接触时,在浸润情况下液体沿缝隙上升或渗入,在不浸润情况下液体沿缝隙下降的现象,在浸润情况下,缝隙越细,液体上升越高,也就是说,液体在细管状物体的内侧因为内聚力以及附着力的差异,克服地心引力而向上升,所以利用该填充物111的物理特性,该填充物111可吸取液体并且阻隔人工气腔中的气体与排液部2流通,防止吸引器在吸取液体的过程中同时吸取人工气腔中的气体而导致人工气腔的塌陷,保证了手术视野,不会因为吸引操作而影响同时进行的其他手术操作,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吸引部1始终无负压,不会吸住肠壁及其他人体组织,避免了医源性损伤,减少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祺,未经侯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48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