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学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3999.3 | 申请日: | 2015-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3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玲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玲达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余光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竹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连接器,用于光纤之间的连接。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逐渐以光纤取代铜缆传输;已经有一种可以在工厂以外之现场进行组装操作的光学连接器。对于这种光学连接器,内部具有预研磨的光纤及导引陶瓷装置,和精确导引光纤接续机构,与另一连接远程光纤之夹持定位机构。组装这种现场施工型光学连接器,预先收纳之内光纤后端与欲插入之远程光纤端面可靠地抵接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是透过远程插入光纤对接内光纤后产生光纤弯曲,经由目视来确认已经对接。但是,插入光纤弯曲会产生纤端面无法完全贴合及光纤弯曲造成的两种光学损失。另外,当该公连接器嵌入另一母光学连接器时,公连接器通常会后退;该插入光纤弯曲部会再增加,因而发生光损失会更严重。
现有光学连接器存在上述对接特性普遍不佳的问题,有鉴于高质化之实际施工使用,必须有效精准的结构设计,以满足符合大众施工之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对接特性普遍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提供一种光学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本体、外壳体、陶瓷导套、固定体、光纤夹持片、对接导引件、弹簧和盖体,其中:
该连接器本体,系收纳一内光纤,且该内光纤被一陶瓷导套收纳与固定,而该陶瓷导套具有一位在该远程侧之连接端表面,并且内光纤之一部分由陶瓷导套之后端凸出;该连接器本体的前部套入该外壳体内;
在所述的连接器本体内设有一固定体,系导引及固持内光纤与插入光纤;该对接导引件固定体设有凹槽,在该凹槽的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的光纤导引槽,该光纤导引槽具有小于光纤直径之缺口,在光纤穿入该光纤导引槽后会突出于该缺口的外缘;在该凹槽上设有半圆柱形的光纤夹持片;
在该固定体的后端装有对接导引件,该对接导引件的后端设有锥形孔,在该固定体的前端装有弹簧,该弹簧的前端与所述的固定体的后端套接。
在所述的盖体的内侧设有一盖体卡勾。
在该连接器本体后端两侧各设有一盖体卡勾,该盖体卡勾与设在盖体后部两侧的盖体卡槽相对应,以接合盖体完成定位。
所述的固定体的中部夹持在一个U形的弹簧片内,在该弹簧片的上端为楔形插口;在所述的盖体的一侧设有与该楔形插口对应的楔形柱,该楔形柱插入该楔形插口后便能够开启光纤通道,拔开盖体之楔形柱而夹住光纤或光纤通道,维持光纤通道之两种状态。
在固定体上设有一多边形或圆形导槽对准结构,该多边形或圆形导槽具备一缺口,足以让光纤接触到夹持片,但不足以让光纤从缺口穿越分离此导槽,以维持光纤未接触到夹持片时可收容光纤及导引之作用,光纤接触到夹持片时可夹住并固定光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其构成可使该内置光纤之后端与该插入远程光纤端面可靠地贴合并不因弯曲而改变对接光学效能。另为确保操作者之施工一致性,设计一夹持闭合与开启机构,以保持施工之简便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整体结构立体图之一(盖体于预备位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整体结构立体图之二(盖体位于固定夹持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横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垂直断面图之一(盖体位于预备位置);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垂直断面图之二(盖体位于固定夹持位置);
图6是图1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构件之立体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的对接导引件的断面立体图;
图9B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穿入对接导引件的立体图;
图9C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引及夹持光纤断面图;
图9D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纤导引穿入之状态立体图;
图9E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纤夹持固定之状态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之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顺序图之一(预备位置);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顺序图之二(穿纤位置);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顺序图之三(穿入光纤定位位置);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顺序图之四(旋转盖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顺序图之五(扣入盖体,完成组装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组装后完成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玲达,未经陈玲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39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