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火花混粉高效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0656.1 | 申请日: | 2015-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5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解宝成;戴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1/10 | 分类号: | B23H1/10;B23H1/00;B23H11/00;B01F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火花 高效 搅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火花混粉高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混粉电火花加工技术通过在电火花工作液中添加硅、铝等导电性粉末,改变电火花放电状态,增大了放电间隙,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极间的寄生电容,细化放电能量,使放电在加工表面均匀,从而降低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值、改善工件表面质量。混粉电火花加工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保证添加的粉末在工作液中混合均匀,但由于粉末本身的密度要比工作液的密度大,粉末极易在工作液箱中发生沉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加工效率,因此,就需要一种搅拌装置来保证粉末一直处于悬浮状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火花混粉高效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火花混粉高效搅拌装置,包括电机,电机位于工作液箱的顶部,电机下端连接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位于工作液箱内;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搅拌构件,搅拌构件设在搅拌轴下端,搅拌构件由与搅拌轴连接的连接部和设于连接部上的搅拌叶片组成,所述连接部的中心轴处为中空内腔,所述连接部位于搅拌轴与搅拌叶片之间的位置上钻设有多个连通连接部外侧和中空内腔的透水孔,所述中空内腔位于透水孔下方位置的内腔壁设有多个凸起,所述连接部上位于搅拌叶片下方的位置上设有连通中空内腔的通孔;工作液箱底部设有一斜面,斜面低端的工作液箱的侧壁上开有出液孔,出液孔与循环箱体连接,循环箱体内设有循环泵,循环泵通过管道与工作液箱顶端的液体分布装置连接;所述液体分布装置包括外圈圆环管和内圈圆环管,外圈圆环管和内圈圆环管通过连通管支撑连接,外圈圆环管、内圈圆环管和连通管上设有若干个喷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中空内腔壁上的凸起为梯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通孔的孔径为中空内腔口径的二分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透水孔的孔径为3mm-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液体分布装置固定安装在工作液箱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沉淀在工作液箱底部的混粉由于斜面的存在都聚集到工作液箱左侧,然后再通过出液孔进入到循环箱体内,循环箱体为密封结构,因此不会出现工作液溢出的情况,夹杂着混粉的工作液通过循环泵被输送到液体分布装置中,工作液再从外圈圆环管、内圈圆环管以及连通管上的喷孔喷出,其混粉的分散效果更好。搅拌装置中的电机驱动搅拌轴转动,从而搅拌叶片带动混合流形成旋转流,混合流在离心旋转作用下会逐渐上升,使得搅拌叶片的下方构成负压区,所述中空内腔通过通孔与搅拌叶片下方的负压区相通,因此中空内腔也是负压状态,此时在负压作用下,运转至搅拌叶片上方的混合流会通过透水孔被卷入中空内腔内,并且朝向搅拌叶片下方的负压区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会经过中空内腔内的凸起,使得混合流在流经的时候形成微湍流,混合流在中空内腔内流动的时候,具有了很高的分子碰撞几率,混合流的混合效果进一步的提高;混合流在中空内腔由通孔进入搅拌叶片下方时,由于孔径大小的骤变,使得混合流在通孔处受到的压迫力骤然增大,由通孔流出时,会呈现喷射状态,混粉与工作液的混合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分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液箱、2-液体分布装置、3-电机、4-搅拌装置、5-管道、6-循环箱体、7-循环泵、8-出液孔、9-斜面、201-外圈圆环管、202-内圈圆环管、203-连通管、204-喷孔、401-搅拌轴、402-透水孔、403-连接部、404-搅拌叶片、405-凸起、406-通孔、407-中空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06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构件转移小车
- 下一篇:适用于型钢混凝土梁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