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型汽车推拉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70437.3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8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江华 |
主分类号: | B60J1/16 | 分类号: | B60J1/16;B60J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王震秀 |
地址: | 4374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汽车 推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拉窗,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型汽车推拉窗。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类型和用途不断的完善和增加,而车窗是汽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水降噪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汽车车窗结构不断更新,而对于车窗结构的拆卸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这就要求汽车推拉窗的可拆卸结构和防水结构必须进一步改进。
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200920223036.0,申请日为2009.09.21《汽车推拉窗和包括该汽车推拉窗的汽车》,该实用新型特别适合轻型客车或商务车。汽车可以通过此推拉窗方便地打开且便于拆装。但是其防水效果不好,轨道无内嵌,拉手结构不灵活,严重影响了推拉窗的使用寿命和舒适度,有待于做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密封性能优良,滑动更为顺畅,拆卸更加方便快捷的汽车推拉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水型汽车推拉窗,包括移动组件、固定板组件、上导轨组件、下导轨组件、拉手组件、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框、玻璃板和盖板,所述移动框上设置有型腔,可以容纳拉手组件,所述玻璃板内嵌在移动框内,外沿设置有一圈密封圈,阻止通过玻璃板进入的雨水内流,并通过移动框上的出水孔流出车外,所述盖板与移动框的宽边相配合并且能相互组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组件包括固定板和支撑块,所述固定板上方设置有上导轨组件,下方设置有下导轨组件,所述支撑块安装在下导轨上,起到加强支撑力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轨组件包括上导轨、上导轨内嵌和第一端盖,所述上导轨内嵌插入在上导轨中,所述第一端盖嵌套在上导轨的一端,起到密封和美化外观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轨内嵌上设置有滑槽和变轨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分别与拉手组件的两端相连并内置于移动框的宽边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安全扣的加装突破了传统竖向手按的复杂结构,使得传统的玻璃窗拆卸步骤变得简便快捷,同时不失安全性,更加富有实用性,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玻璃板密封圈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防水型汽车推拉窗,包括移动组件、固定板组件、上导轨组件、下导轨组件、拉手组件7、第一定位组件8和第二定位组件13;移动组件包括移动框1、玻璃板5和盖板6,移动框1上设置有型腔101,可以容纳拉手组件7;玻璃板5内嵌在移动框1内,外沿设置有一圈密封圈51,阻止通过玻璃板5进入的雨水内流,并通过移动框1上的出水孔102流出车外;盖板6与移动框1的宽边103相配合并且能相互组装;固定板组件包括固定板2和支撑块11,固定板2上方设置有上导轨组件,下方设置有下导轨组件,上导轨组件包括上导轨3、上导轨内嵌9和第一端盖10,上导轨内嵌9插入在上导轨3中,上导轨内嵌9上设置有滑槽91和变轨槽92,第一定位组件8可以在滑槽91和变轨槽92内滑动并实现变轨的作用,第一端盖10嵌套在上导轨3的一端,上导轨3的另一端也嵌套相同的端盖,起到密封和美化外观的效果;同理,下导轨组件包括下导轨4、下导轨内嵌12和第二端盖14,下导轨内嵌12插入在下导轨4中,第二定位组件13可以在下导轨4和下导轨内嵌12内滑动并实现变轨的作用,第二端盖14嵌套在下导轨4的一端,下导轨4的另一端也嵌套相同的端盖,起到密封和美化外观的效果;支撑块11安装在下导轨4上,起到加强支撑力的作用;第一定位组件8和第二定位组件13分别与拉手组件7的两端相连并内置于移动框1的宽边103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江华,未经李江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704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生产汽车内饰布料的火焰复合机上的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PVC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