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气尾气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6516.7 | 申请日: | 2015-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3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柏年;刘光辉;孙戈;汤玲花;马旭东;刘军;谭玉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C01C1/1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鲜林 |
地址: | 730101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气 尾气 吸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吸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尾气通过两级吸收后排出并将吸收液回收利用的氨气尾气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某产品生产需一定浓度的氨水。由液氨溶于水中配置而成,由于氨气易挥发,不能完全溶于水的氨气会排入大气,氨气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等危险性,氨气排入大气不仅造成液氨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另外氨气排入大气后还会污染环境,影响厂区及周边居民区的环境。
目前国内使用的氨气吸收装置有聚丙烯吸收塔,其工作原理为废气由风机引入吸收塔内,经过填料层,通过喷淋设备,废气与吸收液或水进行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发生中和反应,废气经过净化后,再经除雾板脱水除雾后排入大气。另外一种为负压法氨气尾气安全环保回收装置,由射流喷射器、冷却器、氨水负压罐和循环泵组成,通过回收装置所产生的负压将氨气尾气吸入,并将其溶解在水中,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氨气尾气回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棘手问题,彻底消除了氨气尾气带来的环境污染,达到氨气尾气安全回收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尾气通过两级吸收后排出并将吸收液回收利用的氨气尾气吸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氨气尾气吸收装置,由吸收罐、缓冲罐、循环泵、第一、二充氨罐和第一、二吸收塔组成,第一、二充氨罐、吸收罐内均设有液位计,吸收罐的一侧设有纯水进口T、吸收罐上设有第一进口I、第二进口H、第三进口M、第四进口L、第一出口S、第二出口R,第三出口K、第四出口J,第五出口N,第一充氨罐顶端开有充氨进口B、第一进口F、尾气出口E,第二充氨罐顶端开有充氨进口C、第二进口G、尾气出口D;缓冲罐上的出口A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一充氨罐的充氨进口B、第二充氨罐的充氨进口C相通,吸收罐上的第一进口I通过管路与第一充氨罐的尾气出口E相通,吸收罐上的第二进口H通过管路与第二充氨罐的尾气出口D相通,吸收罐上的第一出口S与第一充氨罐的第一进口F通过管路相通,吸收罐上的第二出口R与第二充氨罐的第二进口G通过管路相通,吸收罐第三出口K通过管道通至第一吸收塔,第一吸收塔的底端与吸收罐第三进口M通过管道相接通,吸收罐第四出口J通过管道通至第二吸收塔,第二吸收塔的底端与吸收罐第四进口L通过管道相接通,吸收罐第五出口N与循环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相接,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管路分别通至第一吸收塔和第二吸收塔。
进一步的,第一吸收塔的顶端开有排气口U、第二吸收塔的顶端开有排气口V,排气口U与排气口V与排气管相接。
进一步的,吸收罐的一侧设有纯水进口T处设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第一充氨罐的尾气出口处、第一充氨罐的第一进口F处、第二充氨罐的尾气出口D处、第二充氨罐的第二进口G处、氨气缓充罐的出口处均安装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第一吸收塔的一侧开有进口Q,第二吸收塔的一侧开有进口P,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管路分别通至第一吸收塔的进口Q,第二吸收塔的进口P。
进一步的,第一进口I、第二进口H、第三进口M、第四进口L及第三出口K、第四出口J设于吸收罐的顶端,第一出口S、第二出口R,第五出口N设于吸收罐的侧面。
进一步的,第一、二吸收塔内均设有喷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氨系统尾气吸收装置,能将排出的氨气吸收并回收利用。该装置采用两级吸收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特别适合生产现场使用。充氨作业时,先通过吸收罐内水对充氨罐排出的尾气进行吸收,未完全吸收的氨气通过第五出口N进入吸收塔,通过水喷淋装置二次吸收后,最终微量含氨尾气排入大气,一次充氨结束后,将吸收罐内的溶液排入充氨罐内作为充氨底液。氨气吸收罐的尾气排管直接通过管道接入氨气吸收塔,氨气吸收塔内的液体通过管道直接流入氨气吸收罐,保证充氨过程中吸收罐内液位保持恒定。充氨罐内的尾气通过尾气出口D、尾气出口E进入氨气吸收罐,由吸收罐内的水完成一次吸收,剩余的尾气由吸收罐的第三出口K、第四出口J进入对应的第一、二吸收塔。吸收罐侧面的第五出口N在第一出口S、第二出口R的下方,吸收罐向充氨罐排液口第一出口S、第二出口R高于氨气吸收罐向吸收塔循环水排出口第五出口N,保证吸收罐内液位,防止因空转造成的泵烧毁。吸收塔内添加一定量的鲍尔环填料,降低吸收塔内气体流动速度,喷淋装置采用喷头,喷出的水形成雾化薄膜,保证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氨尾气吸收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65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