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线束护线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66289.8 | 申请日: | 2015-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6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姜银;毛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线束护线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线束护线盒。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正在迅猛地进入普通家庭,同时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以及经济性要求越发苛刻,汽车上的电器配置、功能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整车电器元件“神经系统”――线束系统结构越来越庞大、复杂。因此对线束合理分线、保护尤为重要。
在目前的汽车线束布置设计中,线束靠扎带进行固定,线束扎带需要依靠车体设计安装固定结构,而车体往往受到车体强度、周围零部件布置等原因,无法在线束需要固定的地方设计出安装结构,造成线束布置中出现干涉、悬空等状况。同时由于车辆电器配置越来越高,线束回路增加,分支增加,目前现有的护线盒结构简单,无法满足要求,线束分支点较多的地方,难免会出现难装配,装配一致性差等问题,既影响美观又对线束可靠性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线束护线盒,其能够满足主支较粗且分支较多的线束的装配要求,能够有效地固定线束,控制装配一致性,避免线束与周边零部件干涉,同时使线束布置走向更美观。
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线束护线盒,包括盒体和盖板,盒体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水平段位于竖直段的右侧且与竖直段的中部连为一体,竖直段的下端设置有向左弯折的弯折部;盖板与盒体的形状相匹配,且扣合在所述盒体上,盒体竖直段的上端与盖板形成第一出线口,盒体竖直段下端的弯折部与盖板形成第二出线口,盒体水平段的右端与盖板形成第三出线口,在盒体竖直段中部处开设有第四出线口,第四出线口的上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挡片,在盒体水平段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在盒体水平段的下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支架。
进一步,在盒体的外侧周围设置有多个卡环,在盖板外侧设置有多个与卡环相匹配的卡接凸台,盖板通过卡接凸台卡入卡环中与盒体卡接配合。
进一步,在挡片与盒体的连接处、第一安装支架与盒体的连接处、第二安装支架与盒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线束护线盒,由于具有上述结构,根据轿车驾驶舱内的具体布置情况,在护线盒的上下左右都设计有出线口,确保了线束在主支较粗且分支较多部分能够按照最合适的方式进行固定,避免了线束与周边件干涉,同时保证了线束装配一致性,从而达到了保护线束、保证线束状态及美化线束布置走向的目的。另外,该护线盒还提高了连接可靠性,简化了工艺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线束分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汽车线束护线盒,包括盒体1和盖板2,盒体1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水平段位于竖直段右侧且与竖直段中部连为一体,竖直段的下端设置有向左弯折的弯折部。盖板2与盒体1的形状相匹配,在盒体1的外侧周围设置有八个卡环20,在盖板2外侧设置有八个与卡环20相匹配的卡接凸台19,盖板2通过卡接凸台19卡入卡环20中扣合在所述盒体1上与盒体1卡接配合。盒体竖直段的上端与盖板形成第一出线口15,盒体竖直段下端的弯折部与盖板形成第二出线口18,盒体水平段的右端与盖板形成第三出线口16,在盒体竖直段中部处开设有第四出线口17,第四出线口17的上侧和右侧均设置有挡片13,在盒体水平段的上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11,在盒体水平段的下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支架12。为加强强度,在挡片13与盒体1的连接处、第一安装支架11与盒体1的连接处、第二安装支架12与盒体1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14。
参见图4和图5所示,该护线盒在线束厂先装在线束总成上,线束分支21、22、23、24分别通过4个出线口15、16、17、18伸出来,在主机厂装配时工人直接将第一支架11的安装孔穿过车体27的凸焊螺柱并用螺母固定,第二安装支架12直接用螺栓固定到车体,即完成护线盒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62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甲基磷酰基苯甲酸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用于导管的大弯曲角度的力测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