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载重电容式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65168.1 | 申请日: | 2015-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9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刚;张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晓刚 |
| 主分类号: | G01G19/02 | 分类号: | G01G1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50221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载重 电容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车辆载重传感器。
背景技术
运输行业中,为保证道路交通运输的安全,车辆的装载质量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定,超重不但会对车辆安全存在严重隐患,而且对人生安全也存在着极大的威胁;特别是载货车辆,由于超重而引起的交通事故比比皆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损失。传统的测量车及货物重量的方法是将车开到装有地磅的地方进行称重或估算,不仅麻烦而且不能实时监控车辆的载货情况;另外地磅的安装和维护也需要较高的成本。
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于在车辆上的载重传感器逐渐走向市场。目前,载重传感器多为用于测量车架与车桥之间距离的位移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种类有磁感应式位移传感器、电容式位移传感器以及电阻式位移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即是通过测量车架与车桥之间距离的变化来获得载重重量信号。安装时,传感器本体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汽车的车桥上,而传感器的测量头则直接与汽车的车架相抵接。
然而,汽车在行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颠簸情况,此时车架与车桥之间便会发生过冲现象,车桥与车架之间的距离会在短时间内急剧压缩或伸长,这必然会导致刚性设置在车桥与车架间的传感器受到瞬间的冲击挤压,从而导致安装结构发生变形而报废,甚至整个传感器的测量头、传感器本体都会受到损坏而导致无法使用。
本申请人的一项在先申请201510071604.X公开了一种车辆载重传感器,传感器与车桥之间采用软连接形式,在当车架突然向下或者左右晃动时,软性连接件会对冲击力起缓冲作用,有效防止了由于车辆颠簸产生过冲力而导致传感器损坏现象的发生。虽然该申请克服了汽车因瞬间挤压而对传感器产生的危害,但是当车辆突然发生侧倾时,车桥与车架之间的距离会猛然增大,必将会使连接在车桥与车架之间的传感器分体,即使传感器与车桥之间采用软连接也无法克服由于瞬间强大的拉伸力对传感器造成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测量车辆载重、且不会因为车架与车桥之间的距离瞬间大幅变化而受到损坏的车辆载重传感器,以提高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车辆载重电容式传感器,包括固定设置在车架上的壳体,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测量车架上下位移量的测量机构,测量机构内设置有跟随车架运动而改变测量机构输出值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伸出壳体的连杆,连杆与壳体的交接点设置为连杆的支点;所述连杆位于壳体的外部套装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外端与车桥之间通过软性连接件连接。
上述车辆载重电容式传感器,所述测量机构为电容测量机构,电容测量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外管,外管内同轴设置有内管,所述滑块套装在内管上;电容测量机构中内管的引出端为电容正极,外管的引出端为电容负极。
上述车辆载重电容式传感器,所述测量机构为电容测量机构,电容测量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外壳内的外管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随车架上下运动的内管,电容测量机构中内管的引出端为电容一极,外管的引出端为电容另外一极。
上述车辆载重电容式传感器,所述测量机构为电容测量机构,电容测量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外壳内的内管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随车架上下运动的外管,电容测量机构中内管的引出端为电容一极,外管的引出端为电容另外一极。
上述车辆载重电容式传感器,所述软性连接件为线绳、弹簧、钢丝绳或者链条中的一种。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原理为传感器与车架之间采用硬连接,而传感器与车桥之间则采用软连接形式,软连接包括收尾连接的软性连接件和弹性部件,当车架突然向下或者左右晃动时,软性连接件会对冲击力起缓冲作用,有效防止了由于车辆颠簸产生过冲力而导致传感器损坏现象的发生;当车桥和车架之间的距离瞬间超出正常值范围时,弹性部件补偿超出部分,从而保护软性连接件不被拉断,进一步保护了整个传感器不被损毁,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机构采用电容式结构,通过滑块在内管上位置的变化来感应车载货物的重量,且滑块与外管和内管之间介质的介电常数采用反差较大的形式,使得测量机构的敏感度大大提高,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当车桥和车架之间的距离超出正常范围时本实用新型的状态图。
其中:1.车架,2.车桥,3.壳体,4.外管,5.内管,6.滑块,7.连杆,8.弹性部件,9.软性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晓刚,未经李晓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51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磨音测量系统
- 下一篇:新型磁性浮子液位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