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组装式膜盘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3869.1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64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于泽;乔艳;王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申克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79 | 分类号: | F16D3/79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李绪岩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组装 式膜盘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轴器,尤其是一种组装式膜盘联轴器,属于机组高性能连接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膜盘联轴器为旋转机械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的联接方式,广泛应用于燃气轮机、蒸汽轮机、电动机驱动的各类泵、风机、压缩机组,特别适合对联轴器重量和悬臂弯矩比较敏感的高速透平机械。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经引进整体式膜盘联轴器,其挠性元件膜盘为高强合金钢整体加工而成,内圆真空电子束焊接到中间管两端,其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挠性较小易损坏,维修费用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组装式膜盘联轴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速组装式膜盘联轴器,包括输入端半联轴器(1)、输入端膜盘组(2)、输入端护套(3)、中间节(4)、输出端护套(5)、输出端膜盘组(6)和输出端半联轴器(7)。输入端半联轴器(1)通过输入端膜盘组(2)与输入端护套(3)连接。中间节(4)一端与输入端护套(3)连接,另一端与输出端护套(5)连接。输出端护套(5)通过输出端膜盘组(6)与输出端半联轴器(7)连接。所述的输入端膜盘组(2)和输出端膜盘组(6)由多个环形弹簧不锈钢薄板铆制而成,且采用外实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输入端膜盘组(2)和输出端膜盘组(6)分别与输入端半联轴器(1)、输出端半联轴器(7)、输入端护套(3)、输出端护套(5)的外圈通过螺栓连接,三者靠止口精确配合。
优选的,所述的输入端半联轴器(1)和输出端半联轴器(7)的法兰靠近外端面,重心最大限度地靠近两侧机组的支撑轴承。
优选的,所述的输入端半联轴器(1)和输出端半联轴器(7)法兰上有拆装顶丝(8)。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膜盘与半联轴器、中间节、护套,所有零件均采用止口配合,提高联轴器整体同轴度,即使多次装拆亦保持高的动平衡精度,更适合长期高速运转。
2.本实用新型联轴器左右重心最大限度地靠近两侧机组的支撑轴承,对于机组轴的附加弯矩小,改善机组扭振特性。
3.膜盘采用外实中空盘上挖孔的设计,既实现了膜盘减重,更重要的是增大了膜盘的挠性,增大吸收机组不对中的能力。
4.本实用新型联轴器在护套和半联轴器上配有拆装顶丝孔,方便拆装,及更换备件等。
5.本实用新型联轴器中最薄弱的膜盘属于独立标准通用零件,可以单独作为备件随时更换。避免一旦破坏停机的巨大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单个膜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高速组装式膜盘联轴器,包括输入端半联轴器1、输入端膜盘组2、输入端护套3、中间节4、输出端护套5、输出端膜盘组6和输出端半联轴器7。输入端半联轴器1通过输入端膜盘组2与输入端护套3连接。中间节4一端与输入端护套3连接,另一端与输出端护套5连接。输出端护套5通过输出端膜盘组6与输出端半联轴器7连接。所述的输入端膜盘组2和输出端膜盘组6由多层环形弹簧不锈钢薄板铆制而成,且采用外实中空结构。输入端膜盘组2和输出端膜盘组6分别与输入端半联轴器1、输出端半联轴器7、输入端护套3、输出端护套5的外圈通过螺栓连接,三者靠止口精确配合。输入端半联轴器1和输出端半联轴器7的法兰靠近外端面,重心最大限度地靠近两侧机组的支撑轴承,以减小对于机组轴的附加弯矩小,改善机组扭振特性。输入端半联轴器1和输出端半联轴器7法兰上有拆装顶丝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申克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沈阳申克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38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预警结构的离合器
- 下一篇:叠片蛇簧联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