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2329.1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9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容志强;苟亚娟;游万益;陈亿昌;黄茂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2/70;H01R4/66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4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制造和安装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08年年底,USB协会发布了3.0版本的USB标准,该种USB3.0连接器是在现有的USB2.0连接器的基础上增加设置了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以用于提高原有USB连接器的传输速率。该种USB3.0连接器的讯号传输速率可达到5G每秒,并且可同时插接USB2.0及USB3.0对接连接器。但是,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即使USB3.0连接器的传输速率也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于2014年,USB协会发布了TypeC版本的USB标准,USBTypeC相较先前的USB3.0连接器传输速度得以进一步提升,然而,其结构相较USB3.0连接器也更加复杂,且安装较为麻烦。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制造和安装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第一端子组件,具有若干第一端子和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周围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端子具有固定于第一本体内的第一固定部、自第一固定部一端向前延伸出第一本体的第一接触部和自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一本体的第一焊接部;第二端子组件,具有若干第二端子和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周围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固定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固定部、自第二固定部向前延伸出第二本体的第二接触部和自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第二本体的第二焊接部;中央接地单元,具有固定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中央接地片和延伸至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旁侧的锁扣臂;外壳,自前向后安装至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上,并且环绕设置于第一端子组件和第二端子组件外围;对接组件,具有绝缘罩和固定于绝缘罩上下侧的内接地片,所述绝缘罩于外壳前端向后安装于外壳内,并且形成有收容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对接空间,所述内接地片形成有突伸入对接空间的内抵接弹片和向外突伸的外抵接弹片,所述外抵接弹片和所述外壳相抵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呈一排镶埋固定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沿水平方向向后延伸,第二焊接部垂直于第一焊接部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一焊接部前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沿横向成一排设置,所述第二焊接部于前后方向上排列有两排,并且前后两排第二焊接部交错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绝缘罩前端向外突设有突缘,所述突缘的后端面向后抵持所述外壳的前端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具有与所述对接组件相配合的前侧部,所述前侧部两侧分别形成有楔形块,所述绝缘罩内侧形成有与所述楔形块相扣持的扣持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设有相互配合定位的定位块和凹槽,所述第二本体还具有朝向第一本体方向突伸的定位柱,所述中央接地片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射出成型于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并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绝缘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绝缘罩包括相互扣合设置的第一绝缘罩和第二绝缘罩,所述内接地片包括固定于第一绝缘罩上的第一内接地片和固定于第二绝缘罩上的第二内接地片,所述对接空间形成于第一绝缘罩和第二绝缘罩之间,所述内抵接弹片位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前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第一内接地片和第二内接地片分别镶埋固定于第一绝缘罩和第二绝缘罩上,所述第一绝缘罩和第二绝缘罩上分别形成有若干上下贯穿、并与第一接触部或第二接触部相对应的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中央接地单元还具有自所述中央接地片向下弯折延伸的接地脚,所述外壳具有位于前侧的环形部、自环形部向后延伸的屏蔽部和自屏蔽部向下延伸的焊脚,所述接地脚和焊脚沿横向相邻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所述中央接地单元还具有自所述中央接地片两侧分别向外延伸的弹臂,所述弹臂与外壳的内壁面相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2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