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支护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2080.4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2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阁琳;曾朕;伍云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5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护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支护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地下空间广泛高效的利用已成为解决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和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包括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枢纽和人防工程等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在内的各类用途的地下空间已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得到与日俱增的普遍应用,使得对地下工程,特别是深基坑工程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的局限性、周边环境的严峻性以及基坑在开挖和围护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基坑工程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高风险性、高难度的岩土工程技术热点问题。进行深基坑开挖时必须采取支护措施以确保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及基坑稳定。因此,合理选择支护方案是施工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基坑支护形式有采用人工挖孔并配套使用桩板式和桩锚式两种以桩为主要支护体,尤其在重庆地区较为常见。人工挖孔桩虽具有施工简易、造价低、占用场地小等优势,但由于是井下作业,也具有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成孔速度慢等缺点。因塌方、有害气体、高处坠物和触电而造成的人员伤亡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另外,目前在桩孔内采用普通钢筋笼的方式也较为常见,但传统的配置钢筋笼的方式,工业化程度低,需要大量的人工和现场作业,施工程序繁复,质量监控难度大,更增加了能耗和对环境的干扰,极大的影响了旋挖桩施工进度且不能确保施工质量,有必要探索新型替代方法。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基坑支护构造进行改进,使其施工效率和施工精度高、钻孔速度快、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和可适用于大多数地质情况,同时提高整体构造的抗推刚度和承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支护构造,其施工效率和施工精度高、钻孔速度快、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和可适用于大多数地质情况,同时提高整体构造的抗推刚度和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构造,包括旋挖孔和现浇成型于旋挖孔内并用于基坑支护的支护桩。
进一步,支护桩包括内骨架和现浇将内骨架包覆于内的混凝土实体。
进一步,内骨架竖向长度至少为混凝土实体竖向长度的三分之二。
进一步,内骨架为型钢。
进一步,型钢纵向贯通设有灌浆孔,所述混凝土实体由成型浆液自灌浆孔进入并填充满型钢外围与旋挖孔内壁之间成型。
进一步,旋挖孔为机械旋挖成型的扩底孔。
进一步,型钢为圆柱结构。
进一步,型钢外侧与旋挖孔内壁间距范围10-2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构造,设置旋挖孔和现浇成型的支护桩,不但施工效率和施工精度高、钻孔速度快、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和可适用于大多数地质情况等优点,而且通过现浇结构可提供更高的桩身抗推刚度和承载力,相比传统支护结构,相同情况下可以有效控制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或增加基坑支护深度,具有显著优越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构造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构造成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构造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构造成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基坑支护构造,包括旋挖孔1和现浇成型于旋挖孔1内并用于基坑支护的支护桩2;其中旋挖孔1是指由机械旋挖桩机旋挖成型的孔,相比较现有的人工成孔方式,不但施工效率和施工精度高,而且深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增加基坑支护深度,另外,现浇成型是对支护桩2整体结构的一种限定,不涉及任何方法或工艺上的改进。
本实施例中,支护桩2包括内骨架2-1和现浇将内骨架2-1包覆于内的混凝土实体2-2;即内骨架2-1与混凝土实体2-2是通过现浇成型,也就是说,现浇成型是限定的两者的一种结构上的结合方式,不涉及方法或工艺上的改进,通过该结构的支护桩2可视具体情况适应于基坑支护深度和旋挖孔1的孔径大小,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支护效果。
本实施例中,内骨架2-1竖向长度至少为混凝土实体2-2竖向长度的三分之二;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
本实施例中,内骨架2-1为型钢;型钢结构的内骨架2-1本身就是一个刚度强度的结构体系,可以其自重确保骨架的垂直度以及现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实体2-2,有效防止支护桩2整体上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2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挂墙式书架
- 下一篇:天然油溶性禽蛋涂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