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山区直流输电线路Z型铁塔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1607.1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0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镇;杨立;代志强;黎智;王国龙;王勇;徐星;赵健;程建奎;黄文泽;邓凤淋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H12/08 | 分类号: | E04H12/08;E04H12/2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区 直流 输电 线路 铁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铁塔,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山区直流输电线路Z型铁塔。
背景技术
山区直流输电线路铁塔的设计往往需要重点考虑对地距离和风偏影响,在上坡侧,导线对地距离最近,为了保证最小对地距离,铁塔高度相对于在平地上的情况要增加很多,而在下坡侧,导线对地距离裕度很大。直线塔的重量受风荷载的影响很大,铁塔越高,导地线及塔身上的风荷载越大,铁塔也就越重,目前国内外单回直流输电线路直线塔的主要型式为两级水平排列的“T”形铁塔,铁塔地线支架和横担左右对称布置,铁塔左右两侧的导地线荷载完全一致,这种设计不仅浪费材料而且使铁塔在受风时下坡侧受力较大,不利于保持铁塔的平衡性。申请号为201310692367.X的中国专利,采用了塔窗的结构,虽然在防雷击跳闸性能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其窗形面积大的原因致使其在面对大风时承受横向压力增大,若再遇上冰冻天气,在结冰的情况下遭遇大风,易使铁塔无法承重使塔倒线断而造成断电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抗风性好、能适应山区坡地等复杂地形并很大程度减少铁塔重量降低工程造价的山区直流输电线路Z型铁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山区直流输电线路Z型铁塔,包括塔腿和塔身,塔腿固定连接在塔身的下方,其中:所述塔身的顶端设有上导线横担和上地线横担,上地线横担位于上导线横担的上方;所述塔身的中上部设有下导线横担和下地线横担,下地线横担位于下导线横担的上方;所述上导线横担的到地距离和下导线横担的到地距离基本相等。
上述山区直流输电线路Z型铁塔,其中:所述上地线横担、下地线横担分别固定在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上;
上述山区直流输电线路Z型铁塔,其中:所述上地线横担和下地线横担还与塔身固定相连;
上述山区直流输电线路Z型铁塔,其中:所述塔腿由上塔腿和下塔腿组成,上塔腿和下塔腿的高度按实际地形可以自由调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塔身的顶端设有上导线横担和上地线横担,上地线横担位于上导线横担的上方;所述塔身的中上部设有下导线横担和下地线横担,下地线横担位于下导线横担的上方;所述上导线横担的到地距离和下导线横担的到地距离基本相等。这样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高低,采用地线支架和横担左右不等高的布置方式,在满足左右两极导线对地距离及风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下坡侧横担高度,使得该侧导地线上的风荷载及横担上的风荷载均得到一定程度减小,从而达到减小铁塔的重量,降低工程的造价的目的。
上地线横担、下地线横担分别固定在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上。这样的设计使上地线横担与上导线横担合为一体,下地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合为一体,使上地线横担与上导线横担的结构变小,节约了制作材料,因而能降低铁塔重量,节约成本,适用于风速不大和冰冻不太严重的地区使用。
上地线横担和下地线横担还与塔身固定相连。和上一种结构相比,上导线横担和上地线横担不仅分别与下导线横担、下地线横担相连,其一端还和塔身固定连接,这样的设计增加了少量的结构却大大加强了铁塔的抗压能力,能抗更大的风压和重压,因而在风比较大和冰冻天气较严重的地区很适用。塔腿由上塔腿和下塔腿组成,上塔腿和下塔腿的高度可以自由调节。通过两个塔腿的自由调节可以使铁塔适应用各种复杂地形而使整个铁塔保持水平,增加了铁塔的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的山区直流输电线路Z型铁塔,具有结构简单、抗风性好、能适应山区坡地等复杂地形并很大程度减少铁塔重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塔腿;2、塔身;3、下导线横担;4、下地线横担;5、上地线横担;6、上导线横担;7、上塔腿;8、下塔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山区直流输电线路Z型铁塔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未经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16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