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河道水生生物生息驿站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1192.8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5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秦鹏;秦植海;欧剑;杨一凡;钟好青;江宇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水生 生物 生息 驿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河道水生生物生息驿站。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河道治理,往往只单独考虑河道自身的功能,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功能。近年来,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已初步得到体现,河道治理工程中已经涉及到一些生态方法,如构建水生生物种群、种植水生花卉和机械除藻等。因为生态水利刚刚起步,构建水生生物种群方法还不完善。特别是河床比降大于1/300的河段,枯水期,水量小、水流流速慢,适合水生生物繁衍、生长。丰水期水量大、水流流速快,水生生物没有可以庇护的场所,被洪水冲蚀殆尽,遇干旱年份,河道断流,也会出现同样问题,只能等到下一个枯水期,残存的鱼卵、虾卵和其他极少量底栖动物才能得到孵化、生长,不利于形成稳定且多样性的水生生物群体,不能满足生态河道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河道水生生物生息驿站,由外围挡墙、通道、内隔梁、格子板、鱼巢组成,所述外围挡墙由混凝土浇筑,浇筑在开挖的人造“深潭”底面四周,基底可以是河卵石,顶面比河床高出30cm左右,保障急流不会把卵石带入。
进一步的,所述外围挡墙的水平截面形状、深度按地形确定,底面不浇筑,通道开设在外围挡墙河床以下范围,内隔梁、格子板架设在外围挡墙(“深潭”)内,鱼巢铺设在格子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河道水生生物生息驿站示意图;
图2是该驿站沿大比降河道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河道水生生物生息驿站由由外围挡墙1、通道2、内隔梁3、格子板4、鱼巢5组成,所述外围挡墙1浇筑在开挖的人造“深潭”底面四周(基底可以是河卵石),顶面比河床高出30cm左右,保障急流不会把卵石带入;所述外围挡墙1的形状、大小、深度按地形确定,底面不浇筑,通道2开设在外围挡墙1河床以下范围,内隔梁3、格子板4架设在外围挡墙“深潭”内,鱼巢5铺设在格子板4上。
本实用新型的河道水生生物生息驿站使用时,是沿大比降河道每隔一段距离,在弯道凸岸设置(弯道凸岸水流速度小),河道正常流态时,鱼、虾和其他底栖动物可以在河道及“深潭”内产子、生长;丰水期急流通过、干旱年份,河道断流时,“深潭”变成鱼类及底栖动物的庇护场所。洪水、干旱过后,河道恢复正常流态时,短时间内鱼类及底栖动物便可恢复正常繁衍、生息。大比降河道的河底,大部分都是卵石层,河道水生生物生息驿站建造在卵石之上,并且外围挡墙下部开设有大量通道,“深潭”内的水与河道内的水互通,既能保障河道水生生物生息驿站水质,又便于水生生物出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未经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11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