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抑菌竹炭纤维被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1145.3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0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叶新军;吴伟香;叶日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节节高炭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02 | 分类号: | A47G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杨文华 |
地址: | 323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菌竹炭 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床罩;床单;旅行毯;睡毯;睡袋;枕头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有效防止被芯与被罩分离、保证睡眠质量的抑菌竹炭纤维被。
背景技术
被子是床上用品的一种,是面积足以覆盖人体的、长方形的布料,一般用作睡眠时保暖。被子通常由被罩或者被单包着棉絮或被芯而成。
现有的被子往往存在着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被芯会朝脚的方向缩拢的问题,而人们在睡眠的过程中,肩部一旦受凉,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甚至会出现生病的现象,轻则会诱发落枕的毛病,重则会导致使用者生病感冒。身体不适,降低了生活质量,影响了工作或活动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被子往往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被芯朝脚的方向缩拢,而导致的人们在睡眠的过程中,肩部受凉而直接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甚至会出现生病的现象,轻则会诱发落枕的毛病,重则会导致使用者生病感冒。身体不适,降低了生活质量,影响了工作或活动的进行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抑菌竹炭纤维被。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抑菌竹炭纤维被,包括被芯和被罩,所述被芯配合设于被罩内,所述被罩内设有一竹炭纤维网袋,所述竹炭纤维网袋的外侧四角位置或对角位置设有第一子扣,所述被罩内侧的四角位置或对角位置设有第一母扣,所述第一子扣和第一母扣配合设置;所述被芯套设于所述竹炭纤维网袋内。
优选地,所述被罩内侧的四角位置或对角位置还设有第二母扣,所述被芯外侧四角位置或对角位置设有第二子扣,所述第二子扣和第二母扣配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母扣和第二母扣分别设于所述被罩内侧相对的两面上。
优选地,所述竹炭纤维网袋为菱形网袋。
优选地,所述被罩由竹炭纤维和棉纤维复合编织,所述竹炭纤维由中空棉纤维和竹炭微粒复合成型。
优选地,所述竹炭微粒为多孔性结构。
优选地,所述竹炭微粒的平均颗粒大小为200目~500目。
优选地,所述被芯包括外套,所述外套内设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间均匀分布有竹炭颗粒。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抑菌竹炭纤维被,通过在被罩内设置一竹炭纤维网袋,将被芯放置在竹炭纤维网袋中,并在竹炭纤维网袋的外侧四角位置或对角位置设置第一子扣,在被罩内侧的四角位置或对角位置设置与第一子扣配合设置的第一母扣,即被芯可以由竹炭纤维网袋包覆后,可以通过第一子扣和第一母扣的搭扣效果固定在一起,由于被芯套设与竹炭纤维网袋内,即被芯和被罩的相对位置基本可以固定不变,不会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被芯朝脚的方向缩拢,使得人们在睡眠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肩部受凉而影响睡眠质量,提升生活品质,保证工作或活动能正常进行;同时,本实用新型在被罩内设置的是竹炭纤维网袋,还能利用竹炭纤维中竹炭微粒的部分,可以吸附人体在睡眠过程中自然排出的汗液及异味,具有阻挡远红外线、释放负氧离子、吸附等功效,净化室内空气、消除异味、吸湿防霉、抑菌驱虫的功能,消除床四周的湿气、抑制床上细菌群的滋生,延长被单和被芯的使用寿命,绿色环保,有利于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极大的改善睡眠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子扣和第一母扣的组合、第二子扣和第二母扣的组合交错设置在被罩内侧相对面的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竹炭纤维和棉纤维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竹炭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抑菌竹炭纤维被,包括被芯1和被罩2,所述被芯1配合设于被罩2内,所述被罩2内设有一竹炭纤维网袋3,所述竹炭纤维网袋3的外侧四角位置或对角位置设有第一子扣4-1,所述被罩2内侧的四角位置或对角位置设有第一母扣4-2,所述第一子扣4-1和第一母扣4-2配合设置;所述被芯1套设于所述竹炭纤维网袋3内。
本实用新型中,在被罩2内设置一竹炭纤维网袋3,将被芯1放置在竹炭纤维网袋3中,即竹炭纤维被的整体结构由内之外分别是被芯1、竹炭纤维网袋3和被罩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节节高炭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节节高炭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1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