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升降式卸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0601.2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5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郭富华;江孝军;梁文斌;王仁清;孙家贤;韩永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79/00 | 分类号: | A01K7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邹翠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式卸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苗运输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式卸鱼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水产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类优质鱼苗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大规格鱼种运输而言,水车运输是一种较理想的运输方式,具有一次性运输量大、鱼苗机械损伤小、人员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但水车运输也有其缺点,其中最主要的是鱼苗运抵目的地后的卸荷操作极其不便。当前承接苗种运输工作的运输车,绝大部分只是在成鱼运输车的基础上稍作改装,鱼苗通过水车底部的泄水管随水流一起流出。实际卸荷时,还需要额外准备一条水带,并将水带绑缚在泄水管上,然后拧开泄水管阀门卸苗。此类水车的泄水管大多只是带直通阀门的PVC管,其上没有螺纹,也没有其他任何利于水带固定的结构,只能通过采取绳绑或铁丝缠扎的方式将水带套在水车的泄水管上,耗时费力,且水带中途易脱落而致使鱼苗洒落,既耽误最佳下塘时间,又造成不必要的苗种机械损伤,影响成活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升降式卸鱼装置,该装置适用于卸荷经水车运输的鱼苗,解决当前鱼苗水车运输存在的卸荷耗时费力、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升降式卸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系统、托架、卸鱼管道;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柱和加压杆;所述的卸鱼管道为可伸缩的管道,管道的上端与液压柱固定连接,管道的下端固定在托架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卸鱼管道由上管道和下管道组成,下管道的一端活动套设在上管道中。随着液压柱的上升或下降,下管道套设在上管道中的部分从上管道中伸出或缩入,实现卸鱼管道的伸缩。
优选地,所述的上管道为漏斗形,便于与水车泄水管对接。
优选地,所述上管道的下管口内壁设置有密封圈,防止管道的套合部发生渗漏。
优选地,所述下管道的上管口设置有管口突出,防止下管道从上管道中滑出,下管道的出水端设置有水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所述托架的底部设置有车轮,每个车轮上均设置有刹车装置,防止卸荷时装置发生滑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压系统设置有泄压阀。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卸鱼管道与液压系统的有机组合,可实现水车内鱼苗的快速卸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移动方便,便于快速使用和闲置时存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式卸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卸鱼管道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液压系统、2为卸鱼管道、3为液压柱、4为加压杆、5为泄压阀、6为上管道、7为下管道、8为托架、9为水管接头、10为车轮、11为刹车装置、12为密封圈、13为管口突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升降式卸鱼装置,包括液压系统1、托架8、卸鱼管道2;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柱3和加压杆4;所述的卸鱼管道2为可伸缩的管道,管道的上端与液压柱3固定连接,管道的下端固定在托架8上。
实施例2
一种升降式卸鱼装置,包括液压系统1、托架8、卸鱼管道2;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柱3和加压杆4;所述的卸鱼管道2为可伸缩的管道,管道的上端与液压柱3固定连接,管道的下端固定在托架8上。
所述的卸鱼管道2由上管道6和下管道7组成,下管道7的一端活动套设在上管道6中。
实施例3
一种升降式卸鱼装置,包括液压系统1、托架8、卸鱼管道2;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柱3和加压杆4;所述的卸鱼管道2为可伸缩的管道,管道的上端与液压柱3固定连接,管道的下端固定在托架8上。
所述的卸鱼管道2由上管道6和下管道7组成,下管道7的一端活动套设在上管道6中。
所述的上管道6为漏斗形。
实施例4
一种升降式卸鱼装置,包括液压系统1、托架8、卸鱼管道2;所述的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柱3和加压杆4;所述的卸鱼管道2为可伸缩的管道,管道的上端与液压柱3固定连接,管道的下端固定在托架8上。
所述的卸鱼管道2由上管道6和下管道7组成,下管道7的一端活动套设在上管道6中。
所述的上管道6为漏斗形。
所述上管道6的下管口内壁设置有密封圈12。
实施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06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钓鱼警报接收器
- 下一篇:一种发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