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60279.3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7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阳;陈斌;张晓勇;颜卫东;李赟;支霄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9/18 | 分类号: | E04B9/18;E04B9/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装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吊装用连接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铝合金结构体系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建筑领域,最常见的为铝合金网壳结构的大跨度屋盖形式,一般铝合金网壳结构安装完成后,需安装天花吊顶,天花吊顶常采用一种镂空工艺,通过不同图案,大小疏密的镂空铝板孔型变化搭配使物面产生动感,结合不同的构造及外形环境进行异形处理,突破传统造型概念;有时为达到设计效果,需在天花吊顶下增加构件装饰元素;此类装饰元素常采用铝槽构件制作;镂空铝板安装可采用拉杆、拉索及节点盘形成稳定受力体系;铝槽需挂设于镂空铝板之上,如何设置挂设的连接装置,既可避免与铝合金构件发生电腐蚀反应,影响结构耐久性,又可方便、快捷、经济的安装铝槽构件,避免影响镂空铝板天花使用功能、外观效果等;并可方便拆装维修,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吊装用连接件,解决铝槽挂设于镂空铝板之上时铝合金构件发生电腐蚀反应影响耐久性问题,方便、快捷、经济安装构件的问题,以及避免影响镂空铝板的使用功能和外观效果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吊装用连接件,用于将构件吊挂于结构主体,所述吊装用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形成有槽位,所述槽位卡放于所述结构主体上,所述第一连接臂于所述结构主体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臂上设有供固定吊杆的吊装结构,通过所述吊杆吊挂所述构件。
吊装用连接件用于将构件吊挂于结构主体上,具有拆卸安装方便,施工便捷等优点,结构简洁统一美观,标准化程度高,装配式安装速度快,采用不锈钢材质,可避免铝合金构件发生电化腐蚀反应,确保结构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臂上的吊装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臂上的吊装孔、开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臂上与所述吊装孔连通的滑槽、以及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臂上并挡设于所述滑槽的限位片,所述滑槽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侧部形成开口。
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槽呈倾斜状态设置。
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吊杆的端部设有吊环,所述吊环通过所述滑槽套设于所述吊装孔内,进而通过所述限位片对所述吊环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片的两端通过螺栓紧固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臂。
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片横设于所述滑槽之上并于所述滑槽两侧与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端部凸伸出所述结构主体,且凸伸的部分上设有所述吊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结构主体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均垂直连接的连接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用于吊装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装用连接件,用于将构件吊挂于结构主体上,较佳地,该吊装用连接件用于将铝槽吊挂在天花吊顶上,该天花吊顶采用镂空铝板拼装形成,铝槽挂设于镂空铝板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吊装用连接件吊挂固定,该吊装用连接件通过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形成的槽位卡放在镂空铝板上固定,而后在吊装结构内放入吊杆一端的吊环,采用限位片对吊杆的吊环进行限位,吊杆的另一端与铝槽固定,即完成了铝槽的吊装。该吊装用连接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可解决构件连接处的电化学腐蚀反应,有效提高耐久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阅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的侧面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吊装用连接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602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层建筑外保温墙面空调洞口预埋装置
- 下一篇:悬浮防震隔音隔离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