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阶梯式-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联合消能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9659.5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0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戎贵文;于艳荣;孙洪波;查兴;车文博;沈齐婷;袁岳;李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阶梯 螺旋 反向 旋转 底坎式 联合 设施 | ||
1.阶梯式-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联合消能设施,包括溢流堰(3)、阶梯结构(4)、螺旋叶轮结构(5)和水垫塘(6),其特征在于:
所述溢流堰(3)与大坝(2)连接为一体,溢流堰(3)由弧形段(33)、直线段(34)、反弧段(35)组成,溢流堰(3)的入水口(31)与上游的水库(1)相连通,溢流堰(3)的出水口(32)位于水垫塘(6)上方,水垫塘(6)与下游河道(7)相接;
所述阶梯结构(4)由若干的阶梯单元(40)构成,阶梯结构(4)固定在溢流堰(3)的直线段(34)上,每个阶梯单元(40)由阶梯曲面(41)、阶梯竖面(42)和墩结构(43)组成,每个阶梯曲面(41)与溢流堰(3)、相邻的阶梯竖面(42)连接固定,每个阶梯竖面(42)也与溢流堰(3)连接固定;
所述螺旋叶轮结构(5)由若干的双螺旋叶轮单元(50)构成,每个双螺旋叶轮单元(50)由旋转轴(52)、叶轮(53)、滚珠轴承(54)和固定件(55)组成,叶轮(53)与旋转轴(52)固定连接,旋转轴(52)的两端嵌套在滚珠轴承(54)的内圈,滚珠轴承(54)的外圈通过固定件(55)连接固定于底座(51),螺旋叶轮结构(5)通过底座(51)固定在溢流堰(3)的反弧段(35)起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联合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曲面(41)为外缘上翘的凹形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联合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墩结构(43)固定在所述的阶梯曲面(41)上,墩结构(43)为不规则柱体,墩结构(43)的侧面由一个矩形面和两个对称的曲面组成,矩形面靠近所述的阶梯竖面(42)并且平行于阶梯竖面(42),墩结构(43)的上底面为平面,下底面为与阶梯曲面(41)曲率相同的曲面;所述墩结构(43)在同一个阶梯曲面(41)上按相同间距排列、在相邻的两个阶梯曲面(41)上彼此交错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联合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旋叶轮单元(50)中的两根旋转轴(52)处于同一个倾斜平面,旋转轴(52)之间夹角为30°-40°,呈顶端不相连的“锐角”,角平分线的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联合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53)螺旋缠绕固定于旋转轴(52),叶轮(53)的叶片为涡轮叶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螺旋反向旋转底坎式联合消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5)的上端为半圆环、下端为矩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965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土建工程用混凝土组合地基柱
- 下一篇:一种防波堤护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