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8948.3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4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赖兴强;帅鸿元;熊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索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H01M2/12;H01M2/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181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量 磷酸 动力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池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的电池,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
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大,平均输出电压高。自放电小,每月在2%以下(可恢复),没有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为-20℃~60℃,循环性能优越、可快速充放电、充电效率高达100%,而且输出功率大,使用寿命长,不含有毒有害物质,被称为绿色电池。
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包括外壳、正极、负极和有机电解液,外壳可以是钢壳、铝壳或软包。钢壳、铝壳及软包电池注液孔注液后将被永久封死,因此当电池内的电解液用完后无法再进行补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使得电池的性能得到提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括外壳和盖板,所述盖板盖在所述外壳的顶端,所述外壳左右两个侧面设有若干横向防滑条,前后两个表面设有若干条凸棱结构;所述盖板中间装有直径由上自下逐步缩小的注液孔,所述注液孔带有弹簧安全阀;所述注液孔两侧的盖板上分别布置有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连接电芯的正极集流块,所述负极输出端连接电芯的负极集流块,所述正极集流块和负极集流块均包括基座和连接部;所述基座呈倒“凹”字结构,所述连接部位于基座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连接部中间设有螺孔;所述电芯浸泡于所述外壳内的电解液中。
所述正极输出端的底端与盖板之间设有正极垫片;所述负极输出端的底端与盖板之间设有负极垫片。
所述电芯由电池正、负极片经叠片制成。
所述电芯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材料、负极材料为碳粉材料。
所述外壳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该动力电池容量适用于功率较大的电动中巴、电动大巴及电动游艇上,相对于小电池并联组成大容量电池而言,单体大电池具有控制点少,系统易管理的优点。
2.相对于卷绕式,该电池叠片式的制作方法生产出的电池具有温度分布均匀、电池内阻小、内部无应力、倍率放电好及电池安全性好的优点。
3.相对于钢壳、铝壳电池,塑胶壳电池安全性好,重量轻。
4.弹簧安全阀具有注液入口、预充化成放气、气压大时泄压的作用,确保电池的安全。
5.利用集流块的连接部能够将集流块和输出端稳固连接,防止因车辆在运行工程中因上下波动导致集流块与输出端脱离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集流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外壳1和盖板2,所述盖板2盖在所述外壳1的顶端,所述外壳1左右两个侧面设有若干横向防滑条11,前后两个表面设有若干条凸棱结构12;所述盖板2中间装有直径由上自下逐步缩小的注液孔3,所述注液孔3带有弹簧安全阀;所述注液孔3两侧的盖板2上分别布置有正极输出端4和负极输出端5;所述正极输出端4连接电芯的正极集流块,所述负极输出端5连接电芯的负极集流块,如图3所示,所述正极集流块和负极集流块均包括基座6和连接部7;所述基座6呈倒“凹”字结构,所述连接部7位于基座6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连接部7中间设有螺孔。所述电芯浸泡于所述外壳1内的电解液中。所述注液孔2通过弹簧安全阀对外壳1内部的气体进行预充、化成和泄压,由于注液孔2的直径由上自下逐步缩小,因此可以防止泄压时电解液喷出的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索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索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89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腔体射频器件
- 下一篇:一种带微调功能的刀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