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点源污染强化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7906.8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1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武学军;宋寒;李海丽;刘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爱尔斯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功勋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污染 强化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河道治理,具体涉及一种河道点源污染强化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河道治理过程中会有一些难以避免的点源污染下河,比如难以截污的少量生活污水排放口,出水在一级A以下的小型污水处理站(或处理设备)的入河排放口等。点源污染会加重河道水体的富营养化,所以要进行生物强化处理。但是采用传统的设备法处理难度大、成本高,而且很难治理到地表水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河道点源污染强化净化装置,通过生物方法对河道点污染源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其能够灵活的施放在河道内,即可有效净化点源入河污染负荷,达到理想的河道治理效果,且日常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低。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河道点源污染强化净化装置,包括:
依次连接的生物滤床和水生态净化床;
所述生物滤床包括:一生物滤床框架,固定在所述生物滤床框架上的多根生物填料和至少一微生物菌柱;
所述水生态净化床包括:一生态床框架,围设在所述生态床框架外部的中孔网;设置在所述生态床框架内部的大孔网种苗笼。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床框架的上下两面设有编织网格。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填料及微生物菌柱的上下端对应固定于生物滤床框架上下两面的棱边及编织网格上。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菌柱为直径为3-7cm的圆柱形尼龙细网柱,内装微生物菌剂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微生物菌剂颗粒为负载了有益微生物菌种的多孔介质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中孔网为中孔尼龙网,其网格间距为1-2cm。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网种苗笼包括:两层间隔为3.5-6cm的大孔尼龙网,其网格间距为3-5cm,所述大孔尼龙网的长度为60-120cm,宽度为60-120cm。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网种苗笼平铺在所述生态床框架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网种苗笼间隔分层布置于所述生态床框架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网种苗笼通过绳或夹进行固定。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在点污染源下游放置,对河道下河污染水体进行生物接触氧化和水生态系统自净。并且施放简捷,维护方便。而且通过调节生物滤床和生态床的比例,可以适宜多种点污染的源的强化处理。无需额外占地,可实现原位治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生物滤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生态净化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适用于流速较慢或水深较浅的水体。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生态净化床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适用于流速较快或水深较深的水体。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河道点源污染强化净化装置功能模块组成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生物滤床;2-水生态净化床耐污区;3-水生态净化床净水区;11-生物填料;12-生物滤床框架;13-微生物菌柱;21-生态床框架;22-中孔尼龙网;23-大孔尼龙网种苗笼;24-油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河道点源污染强化净化装置包括两部分:生物滤床1和水生态净化床,水生态净化床分为水生态净化床耐污区2和水生态净化床净水区3两种。
如图1所示,生物滤床1包括不锈钢材质的生物滤床框架12、生物填料11和微生物菌柱13,生物滤床框架12的上下两面采用油丝绳编织网格,将生物填料11的上下两端固定在生物滤床框架12上下两面的棱边及油丝绳编织网格上,微生物菌柱13为与生物填料等长、3-7cm直径的圆柱形尼龙细网柱,内装微生物菌剂颗粒,微生物菌剂颗粒是采用微生物固载化技术将多种特效微生物菌种负载在多孔介质颗粒上,置于污染水体中,多孔介质上休眠的微生物被激活,分裂增殖,并源源不断释放出来,扩散至周围水体中,附着在生物填料11上。微生物菌柱13根据水流速度置于生物滤床1的中心线的上游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爱尔斯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爱尔斯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79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顶驱背钳双梁固定式结构
- 下一篇:外体可旋转的满眼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