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闸自动赶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5622.5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0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从锋;秦孝辉;陈明明;刘慧杰;朱良康;莫伟均;汪玲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C1/00 | 分类号: | E02C1/00;E02B1/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闸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闸附加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由若干卷扬机组成、控制的赶鱼装置,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领域。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为了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方面的需求而修筑拦河坝,阻隔作用使河流片段化,失去了原有的连续性,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特别是鱼类资源。国外对此采取的“救鱼”措施主要有修建过鱼设施、建筑人工模拟产卵场、人工繁殖放流。我国目前采取措施是人工繁殖放流和鱼道保护,实践证明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弊端,如放流效果不明确、鱼道过鱼效果不好等。
船闸是具有通航要求的江河必须修建的建筑物,其通过内置充泄水闸改变闸室内水体水位、交替开关上下游闸门来实现船只过坝问题。目前船闸设计只考虑了过船的需求,船闸自然通过的鱼类数量很少。如果能在现有船闸基础上加装一些装置,增大船闸过鱼数量,实现船闸与鱼道合二为一,将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根据现有研究资料表明,有对于船闸过鱼技术的研究的相关报道,但主要集中在将鱼类诱进闸室的研究,而将闸室的鱼如何驱赶至上游库区没有可行的方案。其难点在于闸室的上游闸首处有一定高度的闸门槛,给鱼类上行进入库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船闸自然情况下过鱼能力低的问题,在不影响正常通航的情况下,提供一种能将进入闸室的鱼类有效驱赶至上游库区的系统装置,结合已近较为成熟的诱鱼技术,从而有效的提高船闸过鱼效率,来保护一些有洄游、上下行需求的鱼类。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船闸自动赶鱼装置,它包括船闸闸墙,船闸闸墙的左、右两内侧壁上分别加工有底滑槽、顶滑槽和垂直滑槽,赶鱼网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上滑动杆和下滑动杆,上滑动杆和下滑动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上滑轮和下滑轮,上滑轮和下滑轮与安装在底滑槽、顶滑槽和垂直滑槽的滑轨相配合,顶滑槽的末端靠近上游闸门槛的一端安装有一号卷扬电机,一号卷扬电机通过上钢丝绳与上滑动杆的上滑轮相连,二号卷扬电机设置在底滑槽的右侧末端,三号卷扬电机设置在垂直滑槽的下底端,四号卷扬电机设置在底滑槽的左侧末端,四号卷扬电机通过下钢丝绳与下滑轮相连。
所述赶鱼网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沉重块。
所述顶滑槽和垂直滑槽相交拐角处的上侧安装有上调距弹簧和上调距滑轮,在拐角处的下侧对称安装有下调距弹簧和下调距滑轮。
所述上滑轮和下滑轮的截面为梯形和滑轨的截面相配合。
所述二号卷扬电机通过钢丝绳与下滑轮相连。
所述三号卷扬电机通过钢丝绳与上滑轮相连。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船闸闸墙的侧壁上设置底滑槽、顶滑槽、垂直滑槽能够方便装有赶鱼网的上滑动杆和下滑动杆在滑槽内部移动,进而带动赶鱼网在船闸通道内部移动,实现对鱼群驱赶的目的。
2、通过一号卷扬电机、二号卷扬电机、三号卷扬电机、四号卷扬电机能够带动与下滑轮和上滑轮相连的钢丝绳,进而带动整个上滑动杆和下滑动杆分别在顶滑槽、垂直滑槽和底滑槽内部滑动,进而带动赶鱼网的移动。
3、通过在滑槽内部设置轨道能够保证上滑动杆、下滑动杆沿着轨道移动防止发生跑偏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赶鱼装置三维示意图。
图2为船闸闸墙侧壁上滑轮牵引系统示意图。
图3为单个滑轮与轨道局部示意图
图中:船闸闸墙1、底滑槽2、顶滑槽3、垂直滑槽4、上滑动杆5、下滑动杆6、赶鱼网7、沉重块8、下滑轮9、上滑轮10、一号卷扬电机11、上钢丝绳12、上调距滑轮13、上调距弹簧14、下调距滑轮15、下调距弹簧16、二号卷扬电机17、三号卷扬电机18、四号卷扬电机19、上游闸门槛20、滑轨21、下钢丝绳22。
A:上滑动杆沿垂直滑槽的运动方向、B:上滑动杆沿顶滑槽的运动方向、C:下滑动杆沿底滑槽的运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56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H型支护桩的新型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沉沙池功能的钢闸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