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可调节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55062.3 | 申请日: | 2015-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1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 发明(设计)人: | 董焰;王宝营;王春雨;刘慧霞;刘长海;隋海周;何洪胜;司昌雷;安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新世纪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S20/32 | 分类号: | H02S20/32 |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万桂斌 |
| 地址: | 266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调节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人工可调节单排光伏大棚支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通过人力即可调整光伏支架角度的光伏大棚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光伏发电项目中组件支架常用的模式有:固定倾角和跟踪模式。跟踪系统在提高发电量的同时,使系统的建设成本明显增加,设备的故障率会增加,运营维护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同时,跟踪系统发电站的用地面积将是固定倾角的2倍左右。通过对电机驱动实时追踪系统项目的考察发现,追日系统故障率很大,维护人员反映维护起来麻烦,故障率高,对整个系统发电量的影响很大。由专业软件以不同地区为例进行简单计算,弱按此方案实行理论上电量可比固定角度单排棚提升5%以上,且操作简单,通过人力即可达到调节角度的效果,可以几个月为调整时间每年调整2-4次,维护起来方便,几乎不增加维护成本,机械结构形式简单,不易损坏,成本较电机调节方式降低很大,发电量提升明显,占地面积也不会明显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整角度时更省力达到人工即可轻松操作,定位准确,连接牢靠的光伏组件调节支架。
人工可调节支架,包括立柱、托杆、光伏组件以及半圆形导轨,所述托杆上方设置有檩托,所述的光伏组件背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檩条,檩托与檩条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托杆下方铰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与立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托杆两侧分别固定有半圆形导轨,半圆形导轨上开有通孔,与立柱通过定位销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托杆、连接柱均采用钢管;结构牢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销为弹性开口销,且在定位销外表面上设置有定位凹槽,定位准确,连接牢固,定位销两端设置有凹凸花纹,增加摩擦力,使得调节更加简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光伏组件调节支架的投资成本,提高发电量,发挥固定式支架和跟踪系统的优势,拟采用分季变角式光伏组件支撑结构;在季节变化太阳角度改变时,能及时改变太阳能组件的角度,提高太阳能组件的年发电效率,该支架调节用时短、用人量少,机械性能简单,成本低,可调节角度范围约为15°~45°可按不同地区计算结果在半圆导轨支撑上对应位置开孔,以达到最佳增益效果。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立柱1、托杆2、光伏组件3、半圆形导轨4、檩托5、檩条6、连接柱7、定位销8、凹槽9、凹凸花纹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将光伏组件3通过螺栓与托杆2固定连接,将托杆2通过连接柱7固定连接到立柱1顶端,旋转托杆2将定位销8插入立柱1与半圆形导轨4相对应的通孔内,固定光伏组件3的角度,使光伏组件对准光照面积最大面。
如图2所示,定位销8上的凹槽9,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托杆的调节更加简洁快速,同时定位销8两端的凹凸花纹10,节省人力的调整力度。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新世纪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新世纪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5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