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中隔矫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4067.4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7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丰 |
主分类号: | A61B17/24 | 分类号: | A61B1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顾小曼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中隔 矫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对鼻中隔在鼻腔中的位置进行校正的鼻中隔矫正器。
背景技术
目前,鼻中隔矫正已由原来的黏膜下切除法演变为三线减张法,这种方法较黏膜下切除法基本保留鼻中隔软骨的完整结构,减张后的鼻中隔软骨需要调整为平整的居中、垂直状态。但鼻中隔往往呈S型偏曲或C型偏曲,即鼻中隔的上、下两部分不在一个垂直平面上,需要调整到居中的垂直平面。目前所使用的器械主要是一根平直光滑的铺平器,只能从一面推压鼻中隔软骨。对于S型偏曲或C型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只能分别从两侧推压鼻中隔,不好控制力量,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中隔矫正器,能够方便地同时从两侧对鼻中隔软骨进行矫形且易于控制力量,不会对鼻中隔软骨和鼻中隔黏膜造成伤害且使用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具有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通过设置于其中段部分的销轴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相铰接,所述第一主体部以所述销轴为界被划分为第一手柄部和第一复位部,所述第一手柄部具有第一手柄端杆部以及设置于该第一手柄端杆部的一端的第一指环部,所述第一复位部具有在一端具备第一折曲部的第一复位端杆部以及从该第一复位端杆部的所述第一折曲部的顶端起延伸的第一复位头部,所述第一复位端杆部的另一端在所述销轴处与所述第一手柄端杆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以所述销轴为界被划分为第二手柄部和第二复位部,所述第二手柄部具有第二手柄端杆部以及设置于该第二手柄端杆部的一端的第二指环部,所述第二复位部具有在一端具备第二折曲部的第二复位端杆部以及从该第二复位端杆部的所述第二折曲部的顶端起延伸的第二复位头部,所述第二复位端杆部的另一端在所述销轴处与所述第二手柄端杆部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折曲部与所述第二折曲部相互交叉成V字形,所述第一复位头部与所述第二复位头部均形成为杆状且互相相对的相对面为平面。
优选该鼻中隔矫正器呈以所述销轴为枢轴而能够开闭的剪刀状。
优选该鼻中隔矫正器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处于闭合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复位头部与所述第二复位头部互相平行。
优选该鼻中隔矫正器的所述第一折曲部与所述第一复位头部形成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二折曲部与所述第二复位头部形成的角度为120度。
优选该鼻中隔矫正器的所述第一手柄端杆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复位端杆部倾斜,所述第二手柄端杆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复位端杆部倾斜。
优选该鼻中隔矫正器的所述第一复位头部与所述第二复位头部的截面形状为球切形或半球形。
优选该鼻中隔矫正器的所述第一手柄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手柄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均为一体成型。
优选该鼻中隔矫正器的所述第一手柄端杆部与所述第一复位端杆部呈直线形,所述第二手柄端杆部与所述第二复位端杆部呈直线形。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便于同时调整鼻中隔的上部和下部,并且能够根据鼻中隔的偏曲程度来调整力度,使向两侧弯曲的鼻中隔的上部和下部处于一个平面,使得鼻中隔成为平整状。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接触鼻中隔的复位头部的面是光滑的平面,所以不会对鼻中隔黏膜造成损伤。即,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能够方便地同时从两侧对鼻中隔软骨进行矫形且易于控制力量,因此不会对鼻中隔软骨和鼻中隔黏膜造成伤害且使用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S的主视图。
图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的复位部附近的局部图。
图3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的第一主体部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的一个具体例子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的鼻中隔矫正器的复位部附近的局部图。
图6A和图6B是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及其复位部附近的效果图,其中,在图6B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鼻中隔矫正器的复位头部的截面呈球切形的一个例子。
标号说明
S:鼻中隔矫正器
1:第一主体部
2:第二主体部
3:销轴
A:第一手柄部
A1:第一手柄端杆部
A2:第一指环部
a:第一手柄端杆部的一端
b:第一手柄端杆部的另一端
B:第一复位部
B1:第一复位端杆部
B2:第一折曲部
B3:第一复位头部
p:第一折曲部B2的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丰,未经王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4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