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线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2121.1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7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芳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R13/514 | 分类号: | H01R13/514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曹啸虎 |
地址: | 31403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接线板。
背景技术
接线板作为插座的延伸,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用品,普通的接线板一般是整块的,无法进行拆分使用,即使有这类功能的接线板,比如组合接线板,其结构目前来看也是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对接线板作进一步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拆分使用,同时结构简单的接线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线板,它包括由圆形部分和月牙部分组成的壳体,月牙部分的缺口用于包住圆形部分的局部,圆形部分的周向侧面与缺口的内侧面螺纹连接,圆形部分连接有第一进线,月牙部分连接有第二进线,圆形部分的上表面为第一插孔区,第一插孔区设有第一按钮、第一指示灯和第一插孔,第一插孔内设有第一弹性触片,多个第一插孔沿圆形部分的周向依序分布,月牙部分的上表面为第二插孔区,第二插孔区设有第二按钮、第二指示灯和第二插孔,第二插孔内设有第二弹性触片,多个第二插孔沿月牙部分的周向依序分布;第一进线、第一按钮、第一指示灯、第一弹性触片依序电连接,第二进线、第二按钮、第二指示灯、第二弹性触片依序电连接,第一进线还电连接有第一电源插头,第二进线还电连接有第二电源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圆形部分和月牙部分可以螺纹连接在一起使用,也可以将圆形部分从月牙部分拆下后单独使用,圆形部分和月牙部分的电源分开独立控制,使用灵活。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圆形部分和月牙部分可以螺纹连接在一起使用,也可以将圆形部分从月牙部分拆下后单独使用,而第一进线、第一按钮、第一指示灯、第一弹性触片依序电连接,第二进线、第二按钮、第二指示灯、第二弹性触片依序电连接,第一进线还电连接有第一电源插头,第二进线还电连接有第二电源插头,这样,圆形部分和月牙部分的电源分开独立控制,整体结构相对简单,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拆分使用,同时结构简单的优点。
作为改进,圆形部分的上表面的周边设有转动手柄,转动手柄、各第一插孔沿圆形部分的周向逆时针依序分布,这样,更加方便转动圆形部分以完成螺纹连接,同时转动手柄、各第一插孔分布更为合理,方便用户插接外接插头。
作为改进,第一按钮位于圆形部分的上表面的中部,第二按钮位于月牙部分的上尖部,第二按钮、各第二插孔沿月牙部分的周向顺时针依序分布,这样,各部分分布更为合理,方便生产同时,还方便用户使用。
作为改进,圆形部分与缺口螺纹连接后,第一进线与圆形部分的连接点位于缺口外,这样,不用担心第一进线与月牙部分的干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线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接线板的拆除圆形部分后的俯视图。
图中所示,1、圆形部分,2、月牙部分,3、第一进线,4、第二进线,5、第一按钮,6、第一指示灯,7、第一插孔,8、第二按钮,9、第二指示灯,10、第二插孔,11、转动手柄,12、上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接线板,它包括由圆形部分1和月牙部分2组成的壳体,月牙部分2的缺口用于包住圆形部分1的局部,圆形部分1的周向侧面与缺口的内侧面螺纹连接,圆形部分1连接有第一进线3,月牙部分2连接有第二进线4,圆形部分1的上表面为第一插孔区,第一插孔区设有第一按钮5、第一指示灯6和第一插孔7,第一插孔7内设有第一弹性触片,多个第一插孔7沿圆形部分1的周向依序分布,月牙部分2的上表面为第二插孔区,第二插孔区设有第二按钮8、第二指示灯9和第二插孔10,第二插孔10内设有第二弹性触片,多个第二插孔10沿月牙部分2的周向依序分布;第一进线3、第一按钮5、第一指示灯6、第一弹性触片依序电连接,第二进线4、第二按钮8、第二指示灯9、第二弹性触片依序电连接,第一进线3还电连接有第一电源插头,第二进线4还电连接有第二电源插头。
圆形部分1的周向侧面与缺口的内侧面螺纹连接是指,圆形部分1的周向侧面设有外螺纹,缺口的内侧面设有内螺纹,外螺纹、内螺纹螺纹连接。
外螺纹、内螺纹的设计在于,无需360度转动进行螺纹连接,圆形部分1只需要转动10度或15度即能够将圆形部分1与缺口螺纹连接即可,这样能够防止第一进线3摆动位置过大,更有利于简化整体结构;图中所示就是转动15度即可完成螺纹连接或者分离。
圆形部分1的上表面的周边设有转动手柄11,转动手柄11、各第一插孔7沿圆形部分1的周向逆时针依序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21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