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传动轴装配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50925.8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6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亢利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02 | 分类号: | B62D6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玉盛;李海华 |
地址: | 400707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轴 装配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传动轴的半轴装配到差速器的轴孔中的传动轴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车辆的传动系统装配时,先将变速箱的输入轴插入扭转减振器/飞轮,接着将变速箱与发动机连接,后将变速箱与悬置固定。当变速箱在机舱内放置正确后,则可以开始传动半轴安装,即将传动轴的半轴装配至差速器的轴孔中。
传统的装配方法是直接将半轴的内球笼带有花健的一端插入差速器的轴孔中,在装配过程中,花健容易刮伤或损伤到位于所述轴孔外端的油封,当油封被损坏后将会导致连接处漏油,致使变速器因缺少润滑损坏,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工人在装配半球时,必须十分小心,导致装配时间加长,影响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快速装配半轴,并且装配时不损伤差速器的轴孔内的油封的传动轴装配工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传动轴装配工装,包括外径与差速器的轴孔的内径相匹配的筒管以及由所述筒管的外端向外周延伸的用于防止筒管落入所述轴孔内的管沿;所述筒管具有从其轴向上贯穿的第一缺口,在所述筒管的外周面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筒管刮伤位于所述轴孔内的油封的保护层;所述管沿具有与所述第一缺口贯通的第二缺口。
作为优化,所述筒管的里端向其中心线方向逐渐倾斜以呈里端小外端大的喇叭状。
作为优化,所述第二缺口呈“八”形,其远离第一缺口的口径逐渐大于相邻第一缺口的口径。
作为优化,所述保护层为橡胶层。
作为优化,还包括与所述管沿相连的手柄,所述手柄接于管沿上与所述第二缺口相对的一侧。
作为优化,所述手柄与所述管沿呈同一平面。
作为优化,在所述手柄上远离所述管沿的一端设有用于使条状物体过的穿孔。
作为优化,所述手柄的两侧分别具有用于防止用户手掌滑落的凹陷。
作为优化,还包括与所述管沿的外表面相垂直的限位标尺,所述限位标尺设于管沿的外表面上靠近内周缘的位置处,并且所述限位标尺的长度与筒管的里端面至管沿的外表面的平行距离相匹配。
上述传动轴装配工装,仅需要简单的采用带有第一缺口的筒管和从筒管外端向外周方向延伸的管沿进行配合,在筒管的外周面上设置保护层,即可实现对半轴安装的同时起到保护油封的作用;在安装半轴时,仅需要先将筒管与差速器的轴孔进行配合后,即可将所述内球笼通过上述筒管插入所述轴孔中,无需花费较多时间和人力;内球笼上的花健部分越过油封后,由于在管沿的外表面设置限位标尺,便于用户精确的控制所述外露的轴长a,以保证所述外露的轴长a既大于所述平行距离b又保证花健越过所述油封,不损伤油封;使筒管向里且向中心线方向倾斜,装配工装插入所述轴孔中时可起到导向作用,用户能够更快速、更轻易的安装本装配工装;本装配工装一体成型,成型结构更好、一致性更好。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工装,它的结构简单,装配效果较好,用户可通过它快速、方便的装配传动轴,在装配传动轴的半轴时,不损伤油封,延长了油封的使用寿命,杜绝了油封因此而损坏,导致发动机漏油的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装配工装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传动轴装配工装与差速器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半轴通过传动轴装配工装与差速器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509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