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微孔膜收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49443.0 | 申请日: | 2015-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4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 发明(设计)人: | 申势;王玉捷;陈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H75/10 | 分类号: | B65H75/10 |
| 代理公司: | 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 44305 | 代理人: | 王今刚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微孔 膜收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孔膜收卷装置,尤其一种新型的微孔膜收卷装置,有利于保护存放过程中微孔的尺寸稳定性。
背景技术
聚合物微孔膜一般采用熔融挤出或者热致相分离法造孔,成型后的微孔膜膜需要专门的微张力收卷装置对其进行收卷,否则微孔结构容易被破坏。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刚生产出的薄膜带有一定的热量,在薄膜收卷到收卷辊后,由于薄膜的冷却收缩,其会对收卷辊产生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使收卷辊产生变形,进而导致整卷薄膜卷发生变形。
现有普通聚合物薄膜收卷技术主要采用张力衰减的办法减少收卷薄膜底部的受力情况。已有专利采用表层为弹性材料的收卷辊结构,避免了收卷辊变形导致薄膜卷变形。但因微孔膜的微孔结构无法承受较大的内应力,此法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致力于解决聚合物微孔膜收卷和存放过程中,因收卷张力和内应力带来的微孔变形问题。
一种新型的微孔膜收卷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一个收卷芯1、弹性层2和微孔膜3;其中,弹性层2重叠在微孔膜3下方,并且弹性层2和微孔膜3均环绕收卷芯1。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层与微孔膜同步收卷后存放,可以很好地解决微孔膜收卷和存放过程中,因收卷张力和内应力带来的微孔变形问题,使用前再将弹性层分离,简单便捷。
优选地,弹性层可以但不限于发泡薄膜、气泡膜、弹性类薄膜,更优选为PU膜,因为PU膜即为聚氨酯薄膜,具有其弹性佳,轻度高等显著特点。
优选地,微孔膜可以但不限于聚烯烃微孔膜,聚酰亚胺微孔膜,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等。
优选地,收卷芯的宽度为50~10000mm,直径为50~1000mm。
优选地,弹性层的宽度为50~10000mm,厚度为5~1000um。
优选地,微孔膜的宽度为50~10000mm,厚度为5~1000um。
优选地,环绕卷数为100~5000。其中卷数过少影响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卷数过多影响弹性层的作用效果。更优选地,环绕卷数为400~800。
本实用新型因微孔膜间有一层弹性层充当缓冲,缓解了膜层之间的压力和薄膜后期存储中收缩或结晶网上过程等内应力导致的微孔变形。
附图说明
图1微孔膜收卷效果图
图2收卷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弹性层和微孔膜同步收卷。收卷后在存储过程中,弹性层充当缓冲,减弱微孔膜内应力对微孔结构的破坏。待使用时再去掉弹性层。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收卷芯的宽度为1350mm,直径为185mm;弹性层的宽度为1000mm,厚度为50um;微孔膜的宽度为1000mm,厚度为250um。上述的弹性层和微孔膜通过收卷芯同步收卷。
实施例3
存放一周,然后测量卷芯环绕层的变形率,以及微孔膜的孔径变化率,如下表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94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即拉即停限速排序绕管、线器
- 下一篇:一种接地线缠绕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