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配线与标识一体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747747.3 | 申请日: | 2015-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0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峰 |
| 主分类号: | H01B13/34 | 分类号: | H01B13/34;H01R43/052;H01R43/05;H01R4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翔领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8 | 代理人: | 路远 |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标识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配线与标识一体机。
背景技术
工业配线标识是指为了便于识别电器控制柜中繁杂的线缆,而在线缆上所做的线号标注。广泛应用于配电、电厂、铁路、供电局行业二次回路电线接线标识,是工业产品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流行着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亚洲、东欧、俄罗斯等国家普遍采用的PVC线号管模式,另一种是欧美等国广泛采用的热缩管模式及缠裹标签模式。
现在的生产方式是先将线号打印在PVC线号管、热缩管或缠裹标签上,再按照要求将线号套在不同的规格(线径、长度、材质)的线缆上,然后安装到配线柜中,费时费力。同时现在的套管模式线如果线号管太紧线缆不易穿入,如果线号管太松线号管容易滑落;维修时一旦脱落难以辨识。现行的PVC线号管没有统一的规格和安全指标,材料的环保和绝缘以及阻燃等指标很难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配线与标识一体机,该多功能配线与标识一体机具有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特点,同时具有对电缆可实现喷码、裁线、剥线和端子压线的多种功能,且生产效率提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配线与标识一体机,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顶部和前端部结合处形成一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上左侧设置有一触摸显示屏,所述倾斜部上右侧设置有一按键区,所述按键区中设置有多个按键,所述机箱前端部上设置有送线机构、喷码机构以及裁线及剥线机构,其中:
所述送线机构包括由右向左依次设置的第一组辊轮、第二组辊轮、第三组辊轮以及第四组辊轮,所述第一组辊轮为前托辊轮,所述第二组辊轮为中间辊轮,所述第三组辊轮为后托辊轮,所述第四辊轮为牵引辊轮,外部的电缆从右侧依次经过所述第一组辊轮、第二组辊轮、第三组辊轮以及第四组辊轮,所述第一组辊轮、第二组辊轮、第三组辊轮以及第四组辊轮分别与设置在机箱内部的电机相连;
所述喷码机构包括喷码工作台和喷头,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喷码工作台的上方,外部的电缆在喷码工作台上完成喷码作业;
所述裁线及剥线机构包括裁线及剥线工作台、上切刀和下切刀,所述下切刀设置在所述裁线及剥线工作台上,所述上切刀设置在所述下切刀的上方,外部的电缆在裁线及剥线工作台上完成裁线及剥线作业。
可选的,所述机箱外部连接有一压端子机构,所述压端子机构用于对经过所述裁线及剥线机构和所述喷码机构处理后的电缆进行压端子处理,所述机箱内还设置有压端子控制单元,所述压端子控制单元与所述压端子机构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一组辊轮、第二组辊轮、第三组辊轮以及第四组辊轮分别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外部的电缆在所述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的转动下不断向前运动,完成剥线、喷码和压线作业。
可选的,所述机箱左侧面下部设置有开关按键。
可选的,所述机箱右侧面上还设置有多个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和外部的外接设备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外接设备为显示器或计算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配线与标识一体机,该多功能配线与标识一体机,通过所述送线控制单元对送线机构的控制,实现了对外部的电缆自动传送的功能;通过所述喷码控制单元对喷码机构的控制,实现了对外部的电缆进行自动喷码的功能;通过所述裁线及剥线控制单元对裁线及剥线机构的控制,实现了对外部的电缆自动裁线及剥线的功能;通过所述压端子控制单元对压端子机构的控制,实现了对外部的电缆进行压线端子自动压线的功能,提供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节省了企业的成本投入,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配线与标识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配线与标识一体机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峰,未经徐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77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