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针床经编机舌针床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7685.6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5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高家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航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7/08 | 分类号: | D04B27/08;D04B35/3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21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针床经编机舌针床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双针床经编机舌针床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双针床经编机是纺织厂的常用设备,其工作核心运动是成圈工艺,成圈工艺对舌针(织针)、沉降片的运动方式有着较高的要求,舌针(织针)、沉降片的运动作业可分为升程段、远休止段、回程段和近休止段四个阶段,由于舌针、沉降片在运动作业时需和其它部件配合,因此对这四阶段的维持时间也有一定要求,如何以更好的传动方式来对其实现,是一个研究方向。
以往的经编机往往采用凸轮机构,但该类机构加工不易,加工精度也不易保证,而且凸轮机构工作时的压强较大,在高速高负荷的运行中容易产生磨损,因此在现代经编机运行速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凸轮机构的缺点日益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针床经编机舌针床驱动机构,采用偏心轮机构和连杆机构的组合,具有磨损少、运动平稳和易于制造的特点,而且以较精简的结构实现了对外驱动端工作时的升程段、远休止段、回程段和近休止段四个阶段的驱动作业。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舌针床驱动机构,所述舌针床驱动机构包括机座、偏心轮机构、连杆机构和喉箍,所述偏心轮机构固定于机座内,与外部动力源连接并由其驱动,所述偏心轮机构包括一带轴孔的推拉杆和铰接于推拉杆轴孔内的偏心轮;所述连杆机构的主动杆铰接于机座,所述喉箍固定于机座处,连杆机构的末端从动杆滑置于喉箍内作为针床驱动机构的对外驱动端,所述偏心轮机构以推拉杆铰接至连杆机构的主动杆,当偏心轮转动时,偏心轮机构驱动连杆机构,使滑置于喉箍内的末端从动杆往复运动。
所述推拉杆的轴孔一端上设有甩油帽,所述甩油帽以紧固件固定于推拉轴上,与偏心轮相邻,甩油帽的甩油方向朝向偏心轮。
所述连杆机构为平面四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主动杆与第一从动杆铰接,第一从动杆与第二从动杆铰接,第二从动杆铰接于连杆机构的末端从动杆上,所述第一从动杆、第二从动杆在连杆机构的往复行程中存在相互折叠和相对展开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中,舌针床驱动机构包括机座、偏心轮机构、连杆机构和喉箍,偏心轮机构以推拉杆铰接至连杆机构的主动杆,当偏心轮转动时,偏心轮机构驱动连杆机构,使滑置于喉箍内的从动杆往复运动,在此设计中,偏心轮机构传动更为平稳,而且高速运转时磨损和噪音较小,有利于提升经编机的运行速度,而且偏心轮机构的加工较简便,也有利于降低经编机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偏心轮机构以推拉杆铰接至连杆机构的主动杆,所述连杆机构为平面四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主动杆与第一从动杆铰接,第一从动杆与第二从动杆铰接,第二从动杆铰接于连杆机构的末端从动杆上,所述第一从动杆、第二从动杆在连杆机构的往复行程中存在相互折叠和相对展开的运动。在此设计中,当第一、第二从动杆进行相互折叠和展开动作时,平面四连杆的末端从动杆近似停歇,使对外驱动端处于远休止段或近休止段,而当第一、第二从动杆的相互折叠和展开动作结束时时,对外驱动端即进入升程段或回程段,设计中还可通过调速偏心轮规格尺寸、连杆机构尺寸来调整对外驱动端工作时的升程段、远休止段、回程段和近休止段四个阶段的驱动作业的时长和时长精度,使经编机的设计和工作方式调整更为灵活。
本实用新型中,推拉杆的轴孔一端上设有甩油帽,所述甩油帽以紧固件固定于推拉轴上,与偏心轮相邻,甩油帽的甩油方向朝向偏心轮,该设计强化了对偏心轮的润滑,由于高速经编机内该部件推拉杆的往复运动较快,甩油帽在接触到机座内的润滑油后,可以在推拉杆的上升行程中,把润滑油扬甩至偏心轮处,强化对偏心轮的润滑,在此过程中润滑油也可以把偏心轮与轴孔间的摩擦热带走,起到冷却作用,有利于提升机构高速运行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产品的示意图;
图中:1-机座,2-偏心轮机构,3-推拉杆轴孔,4-连杆机构,5-喉箍,6-推拉杆,7-偏心轮,8-连杆机构的主动杆,9-连杆机构的末端从动杆,10-甩油帽,11-第一从动杆,12-第二从动杆,13-连杆机构的主动杆在机座上的铰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航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航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76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