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白车身弧焊送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7446.0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4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崔鹏;陶红保;阮仁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33 | 分类号: | B23K9/1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弧焊送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白车身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车身弧焊送丝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中,在实施对汽车白车身焊接流水线中,一条焊接流水线往往可针对不同车型进行焊接操作,在实施对汽车焊接操作中,保证焊丝在一个班内不卡丝、堵丝、绞丝、缠丝,对于流水线的连续化生产来说是个难点。现有的送丝机构的进料端设置前送丝软管,出料端设置后送丝软管,由于焊丝质地不是特别硬,在实际的焊接过程中,焊丝很容易出现堵死或缠绕而无法理顺的现象,现有自动化的焊接机器多采用五轴机器臂弧焊的焊接机器人,而多数五轴机器臂弧焊的送丝机构都安装在机器臂第五轴上,而且对前后送丝软管没有任何的线路固定装置,这种安装方式导致送丝时极易堵丝、缠丝、送丝不顺的缺点,使弧焊中断不能流畅生产。且送丝软管、水管接头部分极易破损,使维修成本升高,生产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供可稳定实现对焊丝送料的白车身弧焊送丝装置,避免焊丝出现的堵死、缠丝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车身弧焊送丝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器手A上的送丝单元,所述送丝单元的进料端设置有进料软管,所述送丝单元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软管,所述进料软管及出料软管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拉紧管路的拉紧支撑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的技术效果为:利用设置在送丝单元进料软管及出料软管设置的拉紧支撑部,从而可将进料软管及出料软管拉直并支撑起来,进料软管及出料软管不会出现晃动,从而可确保焊丝处在捋直的状态,进而避免焊丝出现的堵死、缠丝现象,并平顺的实现焊丝的输送操作,确保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弧焊送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装底座4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第一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一种白车身弧焊送丝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器手A上的送丝单元10,所述送丝单元10的进料端设置有进料软管20,所述送丝单元10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软管30,所述进料软管20及出料软管20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拉紧管路的拉紧支撑部。利用设置在送丝单元10的进料软管20及出料软管30设置的拉紧支撑部,从而可将进料软管20及出料软管30拉直并支撑起来,进料软管20及出料软管30不会出现晃动,从而可确保焊丝处在捋直的状态,进而避免焊丝出现的堵死、缠丝现象,并平顺的实现焊丝的输送操作,确保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优选地,为实现整个送丝装置的固定,所述送丝单元10外轮廓整体呈矩形板块状,出料软管30及进料软管20分别设置在送丝单元10的两端面上,所述送丝单元10固定在安装底座40上,所述拉紧支撑部固定在安装底座40上,所述安装底座40固定在机器手A上。结合图2,利用安装底座40与机器手A固定,可实现对送丝装置的整个有效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拉紧支撑部包括设置在安装底座40上的第一、第二支撑架50、60,所述第一支撑架50用于固定支撑进料软管20,所述第二支撑架60用于固定支撑出料软管30。
所述安装底座40为一薄板状结构,安装底座40的一侧边设置有折边41,该这边41上设置有安装孔与机器手A的一侧边固定,安装底座40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连接板70,所述连接板70呈条板状结构,连接板70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底座40上,连接板70的另一端与出料软管30同向平行延伸,连接板70的延伸端设置成折板状结构,该折板向前、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架60固定在该折板上。出料软管30顺着连接板7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拉直,利用连接板70延伸端的折板与第二支撑架60固定的同时,还可改变焊丝的出料方向。当然该折板的弯折角度不宜过大,使焊丝从丝盘送入送丝机构的过程中无较大弯曲变型,降低送丝阻力,避免缠丝现象的发生。
具体地,结合图5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架50呈板状结构,第一支撑架50的板面与安装底座40垂直且板面上设置有用于穿设进料软管20的通孔,第一支撑架50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安装底座40贴合固定的翻边。
结合图4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架60呈卡箍状结构,第二支撑架60用于将出料软管30箍设起来且两端与连接板70的延伸端的折板板面固定。
结合图1和2,所述的安装底座40板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单元区域42,所述第一支撑架50下端的翻边与第一通孔单元区域42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安装板面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单元区域43,所述连接板70与第二通孔单元区域43通过螺栓固定。上述的第一支撑架50与第一通孔单元区域42的通孔连接,以及连接板70与第二通孔单元区域43的通孔连接,可实现对第一支撑架50及连接板70位置的微调,进而确保最佳的送丝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74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等离子制条切割机
- 下一篇:用于双焊缝弧焊焊接的双机器人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