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6667.6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0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康巨;高桥佳宏;驹井隆雄;前田晃;川岛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H4/04 | 分类号: | F24H4/04;F24H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培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热泵装置中,使用不燃性的R410A之类的HFC制冷剂。该R410A与以往的R22之类的HCFC制冷剂不同,臭氧层破坏系数(以下称为“ODP”)为零,因此不会破坏臭氧层。然而,R410A具有温室效应系数(以下称为“GWP”)高的性质。因此,作为防止温室效应的一环,正研究从R410A之类的GWP高的HFC制冷剂朝GWP低的制冷剂变更。
作为这类低GWP的制冷剂候补,存在作为自然制冷剂的R290(C3H8;丙烷)、R1270(C3H6;丙烯)之类的HC制冷剂。然而,R290、R1270与不燃性的R410A不同,具有强燃等级的可燃性(强燃性)。因此,在将R290、R1270用作制冷剂的情况下,需要注意避免制冷剂泄漏。
另外,作为低GWP的制冷剂候补,具有组分中不包含碳-碳双键的HFC制冷剂,例如GWP比R410A的GWP低的R32(CH2F2;二氟甲烷)。
另外,作为相同的制冷剂候补,存在与R32同样为HFC制冷剂的一种、且组分中具有碳-碳双键的卤化烃。作为上述卤化烃,例如有HFO-1234yf(CF3CF=CH2;四氟丙烯)、HFO-1234ze(CF3-CH=CHF)。此外,为了与R32那样在组分中不包含碳-碳双键的HFC制冷剂进行区分,组分中包含碳-碳双键的HFC制冷剂多使用烯烃(包含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被称为烯烃)的“O”而以“HFO”表达。
这样的低GWP的HFC制冷剂(包括HFO制冷剂)虽然不像作为自然制冷剂的R290之类的HC制冷剂那样具有强燃性,但与不燃性的R410A不同,具有微燃等级的可燃性(微燃性)。因此,与R290同样,也需要注意避免制冷剂泄漏。以下,将具有微燃等级以上(例如在ASHRAE34的分类中为2L以上)的可燃性的制冷剂称为“可燃性制冷剂”。
在可燃性制冷剂向室内泄漏的情况下,存在室内的制冷剂浓度上升,形成可燃浓度区域的顾虑。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室外机、热介质转换器以及室内机的空调装置。在该空调装置中,热介质转换器虽然设置于建筑物的内部,但设置在不同于室内的空间亦即天花板背面等的空间。在热介质转换器设置有用于进行框体内的换气的转换器送风机。另外,在热介质转换器的框体、且在供转换器送风机的空气通过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转换器送风机例如始终(也包括空调装置运转停止时)以换气风量以上的风量驱动,将热介质转换器的框体内的制冷剂浓度抑制为小于燃烧下限浓度的浓度。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73293号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中,并未规定热介质转换器的框体内的转换器送风机、热介质间热交换器以及开口部的位置关系、风路的结构。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点,即、存在热介质转换器的框体内泄漏的制冷剂未被从框体内有效地排出,泄漏制冷剂滞留于框体内的情况。另外,从热介质转换器的框体内被排出后的泄漏制冷剂未必能够在热介质转换器所被设置的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室内有效地扩散。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点,即、存在因从热介质转换器的框体内被排出后的泄漏制冷剂而导致室内的制冷剂浓度局部升高的顾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中的至少一个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万一制冷剂泄漏,也能够抑制泄漏制冷剂滞留于框体内、且能够抑制室内的制冷剂浓度局部升高的热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热泵装置,该热泵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通过压缩机、负载侧热交换器、减压装置以及热源侧热交换器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而形成,并供制冷剂循环;以及负载单元,该负载单元至少收纳上述负载侧热交换器,上述热泵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负载侧热交换器进行上述制冷剂与热介质之间的热交换,上述负载单元具备:热介质回路室,该热介质回路室收纳供上述热介质流通的热介质回路的至少一部分;送风机;吸入口,该吸入口吸入室内的空气;吹出口,该吹出口设置于与上述吸入口高度不同的位置,将从上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向室内吹出;以及风路,该风路形成于上述吸入口与上述吹出口之间,并被从上述热介质回路室隔离,上述负载侧热交换器设置于上述风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66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防爆节能导热油加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燃气热风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