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落轮车床的内外轴箱轴向平衡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5260.1 | 申请日: | 2015-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2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孙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汉快速铁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5/00 | 分类号: | B23B25/00;B23Q3/06;B23Q11/12;B23Q15/2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183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落轮 车床 内外 轴箱 轴向 平衡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车床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不落轮车床的内外轴箱轴向平衡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铁路运输系统已经进了几次大面积提速,高速铁路运营占比大幅度扩大,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由于高速铁路发展时间段、速度快,普速列车、地铁列车运用量巨大,维护装备相对落后,因此高速列车、动车组、机车、客货车车辆、地铁列车、城市轻轨列车,运输安全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其中高速列车轮对加工的几何精度,直接关系高速列车运行品质和乘坐舒适度等运行平稳度。特别是几何精度不合格的轮对运行,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产财产安全,经调研,目前运行的高速列车CRH3C型、CRH380B型动车组发生多起轴箱端盖、接地盖安装螺栓松脱故障,经调查分析,车轮存在明显18~20阶多边形且线路个别区段存在波磨波长与车轮多边形相近,动车组高速运行时,线路激扰频率与车轮多边形激扰频率相近产生共振,加剧轴端振动是导致螺栓松脱的根本原因。然而产生动车组车轮存在明显阶多边形的原因与既有的动车不落轮车床轮对加工时的浮动回转中心存在必然联系。
现有的动车不落轮车床均采取轮对踏面及外圆定心,都以踏面为定心基准,由于轮对踏面均已经磨损、轮对左右车轮两踏面本身存在轮径尺寸偏差,大小不等问题,或存在车轮踏面椭圆、多边形等不规则现象,难以准确找到轮对的旋转中心,致使其加工会出现诸多误差;更重要的是目前不落轮车床支撑轮对的摩擦驱动轮及轮架结构必须采用随动或浮动设计,在轮对加工过程中摩擦驱动轮与轮对踏面接触面是一个随着切削过程变化的,造成列车轮对和摩擦驱动轮处于随动或浮动状态。上述设计必然造成加工工件回转中不固定或浮动,造成被轮对踏面存在失圆等现象,给铁路运营带来诸多风险及不安全因素,特别是给高速列车和动车组列车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不落轮车床加工轮对靠轮对外圆定心是不科学的,采用更为科学的不落轮车床加工列车轮对固定工件回转中心的方法,以提高轮对加工精度,以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要求,特别是确保我国动车组列车、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降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落轮车床的内外轴箱轴向平衡支撑装置以达到单轴或双轴不落轮车床加工轮对的回转中心的固定、提高轮对加工精度、提高列车运行安全及运行品质的目的,以解决现有不落轮车床在不解体轮对和固定轮对的加工过程中回转轴轴心不固定或浮动,造成被加工轮对车轮踏面存在失圆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不落轮车床的内外轴箱轴向平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竖直设置有导向套,导向套上设置有滑动导柱;所述导柱的一端设有承载块,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丝母,所述承载块的上端面设有支撑块,丝母螺纹传动联接有丝杆,丝杆连接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设有动力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蜗轮、蜗杆以及齿轮,齿轮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与蜗轮连接,蜗轮与丝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动力装置为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有集中润滑系统。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1、解决了现有动车的单轴或双轴不落轮车床加工中由于回转中心不固定或浮动固定,造成的被加工车轮阶多边形,车轮存在明显18~20阶多边形的问题,防止在线路个别区段存在波磨波长与车轮多边形相近时,动车组高速运行,线路激扰频率与车轮多边形激扰频率相近产生共振,导致螺栓松脱后严重行车安全威胁。解决现有动车的单轴或双轴不落轮车床加工中由于回转中心不固定或者浮动固定造成的被加工车轮阶多边形及锥度控制指标不符,提高稳固动车轮对加工几何中心精确性,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2、单轴不落轮车床或双轴不落轮车床加工时,大大提高了车轮轮对的装夹定位精度,提高轮对表面加工质量、几何精度及稳定性能,同时还能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减少刀具刀片的磨损和损坏,提高轮对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本申请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铁路列车、动车组、城市轻轨及地铁列车的车轮轮对加工,为列车的行车安全、高铁动车组轮轨关系的改善引领新的研究方向,并最终为我国高铁维护标准制定做出贡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汉快速铁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汉快速铁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52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