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线载波通讯信号线上的防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2733.2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7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周伟伟;潘军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维攀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漕河泾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线 载波 通讯 信号 线上 防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载波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力线载波通讯信号线上的防护电路。
背景技术
电力载波通讯(PLC,PowerlineCommunication)是指利用现有电力线,通过载波方式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调度通信、远动、保护、生产指挥、行政业务通信及各种信息传输。电力线路是为输送50Hz强电设计的,线路衰减小,机械强度高,传输可靠,电力载波通信复用电力线路进行通信,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减少了通信线路建设的基建投资和日常维护费用,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广泛应用于智能电表抄表技术上。
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相对较慢,故障停电及电力不足安排停电情况较多,污染、雷害天气严重以及大量不合格用电设备都导致了传输电线上电源信号的质量下降,叠加在电源上的干扰严重影响载波读取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了减少干扰能量对载波读取设备的影响,通常都会在载波信号线上增加防浪涌器件,一般常用的防浪涌器件会选用钳位型防护器件。钳位型防浪涌保护器件动作的时候是把干扰波钳位在一定电压值,器件动作时会流经一定的电流,因此在钳位型防护器件工作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功耗,转化热后引起器件发烫,实际应用中会出现较大概率的器件烧毁。
因此,如何在不损坏器件的情况下有效解决电力载波通讯中的干扰问题、降低功耗、保持器件稳定性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线载波通讯信号线上的防护电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干扰信号对器件造成损坏,影响器件稳定性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线载波通讯信号线上的防护电路,所述电力线载波通讯信号线上的防护电路至少包括:
第一级耦合模块,用于接收叠加在交流电压信号上的通讯信号并将通讯信号从电信号转化为磁信号,或者用于将接收到的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叠加到交流电压上进行传输;
通讯信号发送模块,接收电信号,并将电信号转化为磁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一级耦合模块;
通讯信号接收模块,感应所述第一级耦合模块输出的磁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其中,所述第一级耦合模块包括连接于交流电压相线进线端的滤波器,所述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交流电压零线进线端,所述第一线圈的两端并联第一过压保护器。
优选地,所述通讯信号发送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线圈互感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的两端并联有第二过压保护器。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器为晶闸管。
优选地,所述通讯信号接收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一线圈互感的第三线圈,所述第三线圈的两端并联有第三过压保护器。
更优选地,所述第三线圈的两端还连接有滤波放大电路。
更优选地,所述第三过压保护器为晶闸管。
优选地,所述滤波器与所述第一线圈之间还连接有电感。
优选地,所述滤波器为电容。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器为晶闸管。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线载波通讯信号线上的防护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线载波通讯信号线上的防护电路有效地对通讯信号读取电路进行了防浪涌保护,减少了电网中干扰波形对器件的损坏,不仅保护了设备免受损坏,还能起到降低设备着火的风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线载波通讯信号线上的防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电力线载波通讯信号线上的防护电路
11滤波放大器
C电容
L电感
D1第一晶闸管
D2第二晶闸管
D3第三晶闸管
T1第一线圈
T2第二线圈
T3第三线圈
AC-L交流电压相线进线端
AC-N交流电压零线进线端
TXA第一通讯信号发送端
TXB第二通讯信号发送端
RTX通讯信号接收端
GND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维攀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维攀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27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