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被滤水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2099.2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88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吉佳新材料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5/00 | 分类号: | E02B5/00;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被 水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被滤水沟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河道污水净化以及雨水收集方面的处理设施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多。设计师们转变以单纯防洪的设计理念,在以防洪治理为主的同时,跟上时代步伐,结合生态工程及绿化景观布设需要,美化城市环境,建设现代河道,使河道沿岸形成小区域滨河景观带,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有效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形成一个宜商宜居的新环境,同时随着河道两岸滨河大道的建设,也促进了城区的快速发展。
而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净化过滤装置,虽然是价格低廉,施工容易,但是无法满足生活环境的需求,而逐渐淘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净化过滤装置,虽然是价格低廉,施工容易,但是无法满足生活环境的需求,而逐渐淘汰无法继续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被滤水沟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植被滤水沟结构设置在河道上,通过多层结构连接除去非点源污染,同时植被滤水沟结构里种植植物,有效地改善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植被滤水沟结构,包括混凝土沟槽(1),设置在混凝土沟槽(1)内且位于混凝土沟槽(1)最底层的排水管(2),设置在排水管(2)上的水质净化滤材(3)和连接混凝土沟槽(1)两侧边且位于混凝土沟槽(1)内的植被架构(4);排水管(2)由不少于一个的顶端开口底端密封的塑料杯构成且塑料杯顶端大、底端小;各塑料杯的顶端端面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滤水槽,滤水槽连通塑料杯内腔;塑料杯的侧壁上设有渗水孔(5);
植被架构(4)的底端端面与水质净化滤材(3)之间留有50-150mm的间隙;水质净化滤材(3)的高度大于等于前述间隙的2.5倍-3.5倍;排水管(2)的高度大于等于水质净化滤材(3)高度的3.5倍-5倍;植被架构(4)的深度小于混凝土沟槽(1)深度的2/3且大于混凝土沟槽(1)深度的1/3。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混凝土沟槽(1)的横截面呈“U”型。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水质净化滤材(3)由过滤棉、麦饭石、玻璃环、活性炭、生化球、生化棉、羊绒毛、吸氨石、珊瑚沙、火山岩、石英球以及竹炭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构成复合水质净化滤材。本实用新型中的过滤棉、麦饭石、玻璃环、活性炭、生化球、生化棉、羊绒毛、吸氨石、珊瑚沙、火山岩、石英球以及竹炭均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产品;本实用新型采用过滤棉、麦饭石、玻璃环、活性炭、生化球、生化棉、羊绒毛、吸氨石、珊瑚沙、火山岩、石英球以及竹炭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构成复合水质净化滤材净化污染水质的空间。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排水管(2)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植被滤水沟结构通过多层结构连接除去非点源污染;收集初期雨水,通过沟内的多种滤材减少非点源污染物;安装在河流堤坝的位置,起到高水护岸和堤坝的保护袋作用,确保水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沟槽,2、排水管,3、水质净化滤材,4、植被架构,5、渗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植被滤水沟结构,包括混凝土沟槽1、排水管2、水质净化滤材3和植被架构4。如图1所示。排水管2设置在混凝土沟槽1内且位于混凝土沟槽1的最底层;水质净化滤材3设置在排水管2上;本实施例中的水质净化滤材3是由过滤棉、麦饭石、玻璃环、活性炭和生化球构成的复合水质净化滤材。植被架构4设置在混凝土沟槽1内,植被架构4的上端连接在混凝土沟槽1两侧边上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排水管2由多个顶端开口底端密封的塑料杯构成且塑料杯顶端大、底端小;各塑料杯的顶端端面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滤水槽,滤水槽连通塑料杯内腔;塑料杯的侧壁上设有渗水孔5;排水管2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的植被架构4的底端端面与水质净化滤材3之间留有80mm的间隙;水质净化滤材3的高度为240mm;排水管2的高度为800mm;植被架构4的深度为1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吉佳新材料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吉佳新材料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20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笼式泵站闸门拦污栅
- 下一篇:植生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