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分泌失调积液引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1900.1 | 申请日: | 2015-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2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静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B1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分泌 失调 积液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分泌失调积液引流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体有内分泌系统,分泌各种激素和神经系统一起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是保持平衡的,如因某种原因使这种平衡打破了(某种激素过多或过少)这就造成内分泌失调,会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比如会导致胸腔、腹腔等部位的积液,临床上大多采用内分泌积液引流装置将积液抽出。
现有的内分泌积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引流管和穿刺针,穿刺针固定在引流管的一端,引流瓶的顶部开口处设有密封盖,引流管的另一端贯穿密封盖,伸入到引流瓶内部。现有的内分泌积液引流装置是利用积液在自身压力作用下进行引流,因而不能彻底、完全抽出,而且,积液从患者体内抽取后,直接送检,无法进行精细化取样,不能保证取样的准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分泌失调积液引流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分泌失调积液引流器,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引流瓶、引流管和穿刺针,所述引流瓶的瓶口上设有密封盖;所述引流瓶侧壁的底部安装有放液管,放液管上设有放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有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包括罩体、设置在罩体内的负压气囊和驱动负压气囊的气缸;所述罩体包括筒状体和固定在筒状体顶部的顶板,所述筒状体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顶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负压气囊位于罩体内腔的上部,通过负压管与引流瓶相连通,所述负压管的内端贯穿密封盖,伸入到引流瓶内部;所述负压气囊的底部固定有升降板,所述气缸设置在升降板的下方,气缸体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气缸活塞的顶端与升降板底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的外端连接有积液观察器,所述穿刺针通过软管与积液观察器的前端相连接;所述积液观察器内设置有盘曲的毛细管,毛细管的两端分别与引流管、软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说:
所述筒状体的内壁相对的面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升降板的两端卡在导向槽内。
所述密封盖上安装有气管和用于监测引流瓶内负压变化的压力表,所述气管上设有调压阀。
所述引流管上安装有单向阀。
所述引流瓶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负压装置使引流瓶内产生负压,可使患者体内的积液在负压作用下顺利、彻底地引流至引流瓶内;2、通过压力表可实时监测引流瓶内的负压变化,并通过调压阀进行适当调压;3、引流管与穿刺针之间设有积液观察器,通过积液观察器可以在引流积液时观察流经毛细管的积液的状态,进而对积液进行精细化取样,以保证取样的准确度;而且,穿刺针通过软管与积液观察器连接,对于人体的任何部位的积液抽取都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分泌失调积液引流器,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的引流瓶2、引流管5和穿刺针8,所述引流瓶2的瓶口上设有密封盖14;所述引流瓶2侧壁的底部安装有放液管4,放液管4上设有放液阀3。所述引流瓶2的侧壁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密封盖14上安装有气管6和用于监测引流瓶2内负压变化的压力表13,所述气管6上设有调压阀12。所述引流管5上安装有单向阀11。
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包括罩体、设置在罩体内的负压气囊18和驱动负压气囊18的气缸21;所述罩体包括筒状体17和固定在筒状体17顶部的顶板16,所述筒状体17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顶板16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负压气囊18位于罩体内腔的上部,通过负压管15与引流瓶2相连通,所述负压管15的内端贯穿密封盖14,伸入到引流瓶2内部;所述负压气囊18的底部固定有升降板20,所述筒状体17的内壁相对的面上设有导向槽19,所述升降板20的两端卡在导向槽19内。所述气缸21设置在升降板20的下方,气缸体的底部固定在底座1上,气缸活塞的顶端与升降板20底面的中心固定连接。
所述引流管5的外端连接有积液观察器10,所述穿刺针8通过软管7与积液观察器10的前端相连接;所述积液观察器10内设置有盘曲的毛细管9,毛细管9的两端分别与引流管5、软管7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静,未经李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19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适应调整输液速度的输液架
- 下一篇:一种转动灭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