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幅进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1314.7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2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关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虞市舜龙染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23/04 | 分类号: | D06B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幅进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印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幅进布装置。
背景技术
车间堆布车里的织物基本上是处于无张力、折叠堆放状态。如果织物就这样直接进入机台加上,容易产生折皱和歪斜,必将影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和印染产品的质量。为了克服上述现象,必须使织物先经过进布装置处理后再进入机台加上。
其中进布装置还包括有将水洗或印染后的织物展开,送到下一步工序,现有技术中一般包括框架两端的固定链条,通过固定链条将织物的两侧咬合或者穿孔固定,然后依靠链条的循环运动送入下一道工序。只依靠织物两侧的紧固力虽然能达到进布的作用,但是当一些布料宽度较大时,位于中心的一些织物受到的抓紧力变小,同时受到重力作用后会自然下垂,因而织物本身被过度拉伸;另一种情况可能将织物拉直紧绷后,下垂不是很明显,但是此时织物已经被过度拉紧,因而可能会造成织物质量降低。在一些设备上在织物下方设有平台,但是织物会有平台表面之间产生摩擦,从而会导致织物表面磨损,影响织物产品质量,因而有必要对现有的进步装置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物形变量小,质量上乘的平幅进布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幅进布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一端设有动力装置,所述机架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抓紧织物的紧固组件,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位于两组紧固组件之间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带及其用于连接支撑带的导轮组,所述导轮组包括位于机架上的第一导轮组和第二导轮组,所述第二导轮组上设有张紧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轮组包括第一定位轮和第一紧固轮,所述第二导轮组上包括第二定位轮和第二紧固轮,所述张紧轮铰接在第二导轮组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有安装杆,所述支撑组件为四组,任一两组位于安装杆两侧,所述第二导轮组位于安装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张紧轮与第二导轮组通过铰接杆连接,所述张紧轮位于第二导轮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架中间位置设有支撑组件,起到织物的作用,有效防止织物被过度拉伸而导致质量降低,同时采用支撑带和导轮组使得支撑带仅仅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带会随着织物一起运动,因而织物表面不会被破坏,确保织物的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通过支撑组件,使得生产才布料表面不会磨损,本身不会被过度拉伸,产品完整度较高,质量上佳,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动力装置;3、紧固组件;4、支撑组件;5、支撑带;6、导轮组;6.1、第一导轮组;6.1.1、第一定位轮;6.1.2、第一紧固轮;6.2、第二导轮组;6.2.1、第二定位轮;6.2.2、第二紧固轮;7、张紧轮;8、安装杆;9、铰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平幅进布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一端设有动力装置2,机架1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抓紧织物的紧固组件3,动力装置2用于驱动紧固组件3,动力装置2可以是电机,同时紧固组件3可以是履带,同时履带上设有固定钉,通过压紧块将织物固定在紧固组件3上,最后被电机带动,将织物输送到另一端,此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对本方案没有关键性的作用,因而不再加以详述。
在机架1上设有位于两组紧固组件3之间的支撑组件4,支撑组件4位于机架1中部,此处起到支撑效果最大,同时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带5及其用于连接支撑带5的导轮组6,通过导轮组6既可以将支撑带5给张紧,使得支撑带5可以很好的将织物支撑起来,同时支撑带5与织物一起运动,使得织物表面不会被磨损;导轮组6包括位于机架1上的第一导轮组6.1和第二导轮组6.2,位于两端,在第二导轮组6.2上设有张紧轮7,张紧轮7可以很方便的调整支撑带5的张紧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虞市舜龙染整有限公司,未经上虞市舜龙染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13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