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层流流量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40565.3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9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王筱庐;王文东;王泽元;肖攀;唐晓晨;边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若水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6 | 分类号: | G01F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流 流量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量测量领域。
背景技术
层流流量计是由层流元件和差压传感器构成的一种差压式流量计。通过测量层流元件两端的差压来测量流体流量,其特点在于流量与差压成正比。
目前层流流量计采用的层流元件一般采用毛细管制作,让流体流过毛细管形成层流,再将若干根毛细管集束形成层流元件;或者采用波纹板和平板卷制而成,让流体流过波纹板和平板之间的间隙形成层流,如申请号CN201310341942.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气体流量计采用的层流发生体用不锈钢双层薄板卷制而成,一层为厚度小于0.1mm波纹板,另一层为厚度小于波纹板的光滑平板;或者用不锈钢毛细管集束而成,毛细管的管径为1~3mm,壁厚为0.05~0.15mm。
现有技术生产出来的层流元件生产成本高,并且现有层流元件流道内表面很难加工,粗糙度较高,导致形成的层流不稳定,适用的流量范围也较窄。这导致层流流量计的价格居高不下,测量精度低、流量范围难以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层流流量计,解决现有层流流量计价格过高,测量精度、流量范围难以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为:一种层流流量计,包括端盖、主体、调整柱体、上游引压管、垫片、纱网、差压传感器、层流元件、下游引压管,所述层流元件由中空柱体和实心圆棒组成,所述层流元件的两端依次设置有纱网、垫片和调整柱体。
所述主体两端均固定有端盖,主体上开有两引压孔,分别与上游引压管和下游引压管固定连接,上游引压管和下游引压管分别与差压传感器的两端固定连接,层流元件固定在主体内部两引压孔之间。
所述纱网的面积大于中空柱体上的通孔面积。
所述实心圆棒的直径小于等于3mm,所述实心圆棒长度与直径的比值大于等于10:1。
所述实心圆棒的排列方式为顺排。
所述实心圆棒的排列方式为叉排。
所述实心圆棒与中空柱体之间、实心圆棒与实心圆棒之间通过过盈配合固定。
所述端盖、调整柱体、垫片、纱网和层流元件之间通过过盈配合固定。
应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流量测量时,流体流过层流流量计,在层流元件中的层流流道内形成层流,并在层流元件的两端形成差压;差压与流体流量成正比;差压传感器通过测量差压的大小来测量流量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解决了现有层流流量计遇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层流流量计的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采用实心圆棒代替毛细管形成层流流道,实心圆棒的成本要远远低于毛细管;实心圆棒的加工难度要远低于毛细管,加工精度更高;实心圆棒外表面的光滑度可以比毛细管的内表面的光滑度更高,形成的层流更稳定,适用的流量范围更广。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层流流量计层流流量计与现有层流流量计相比,生产成本更低,测量精度更高,适应更广的流量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层流流量计。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层流元件。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另种层流元件。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中空柱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端盖,2、主体,3、调整柱体,4、上游引压管,5、垫片,6、纱网,7、差压传感器,8、层流元件,9、下游引压管,10、中空柱体,11、实心圆棒,12、层流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所达成的功效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和附图配合详细说明,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主体2采用中空柱体结构,壁厚为25mm,长为100mm,内设正方形通孔的尺寸为15*15mm。在主体2轴线方向上设有两个引压孔,与主体2上的通孔相连通,分别位于层流元件8的两侧,孔的直径为3mm。主体2可以选用不锈钢、铝合金或塑料等材料。
将上游引压管4和下游引压管9分别固定在两个引压孔上,固定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或者焊接。上游引压管4和下游引压管9可以选用不锈钢等材料制作。上游引压管4和下游引压管9分别与差压传感器7的高压端和低压端相连,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焊接固定。
层流元件8固定在主体2通孔内,位于两引压孔之间。层流元件8由中空柱体10和实心圆棒11组成。所述中空柱体10的壁厚为5mm,长度为30mm,正方形通孔尺寸为10*10mm。中空柱体10的材料可选用选用不锈钢、铝合金或陶瓷等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若水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若水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405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流量表
- 下一篇:强循环节能型特高压线路融冰试验用大电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