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9715.9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05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祥;李胜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通远航(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2M7/42;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02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逆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尤其是一种新型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应用在各种电力电子设备中,它的核心是逆变结构,逆变结构的散热直接影响逆变器的使用效果。目前市场上的逆变器的功率管与导热垫片直接连接,导热垫片为导热硅胶片,导热硅胶片把功率管的热量传到散热器上后经冷却风机进行冷却散热,这种连接方式简单且成本低,但是导热硅胶片的导热系数不高,导致传导热量慢致使后面的散热也慢,还有导热硅胶片的寿命低,导热硅胶片长时间工作后易疲劳变形,变形后与功率管的接触面减小,也使散热速度减慢。
还有,现有的散热器为一体式,散热器在使用过程中与导热垫片直接接触的位置容易长时间工作产生疲劳,金相组织发生变化导致传导热量慢,这时需要更换整个散热器,更换复杂且代价较大。
此外,逆变器在工作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过热的外壳可能会烫伤使用者,更严重的可能会造成使用事故。LED灯作为节能高效的设备适合用于提示和照明。夜晚在车内使用逆变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看不到逆变器绕线情况,这样不便于使用,甚至可能有安全隐患。如果能有指示灯指示温度并且用于夜晚的照明,能提高逆变器的实用性、提高性价比。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解决现有导热垫片的导热系数不高、寿命不长的问题,另外,当逆变器不能成功启动时,该逆变器启动电路和后续电路能够避免被烧坏,降低逆变器故障率的新型逆变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逆变器,包括壳体(1)及内部电路结构,所述壳体(1)侧部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壳体(1)相对的侧面及底面设有凸出的缓冲块(2),所述缓冲块(2)嵌入壳体(1),且位于侧面的缓冲块(2)从上至下具有向内的倾斜收敛,在所述壳体中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电路结构包括稳压电路: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由导线(18)连接的左右功率管(19),在左右功率管(19)之间安装有散热器(20)并分别通过陶瓷绝缘垫片(21)与其连接,在所述左右功率管(19)外侧分别安装有弹性垫片(22),长螺栓(23)穿过左右弹性垫片(22)并把左右功率管(19)、陶瓷绝缘垫片(21)与散热器(20)连接固定一起;所述散热器(20)由左右互为倒立的半体(24)组成;
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相互连接的电阻R59和二极管D8,所述电阻R59并联有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58,所述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58连接有三极管Q8,所述三极管Q8通过二极管D25连接有变压器T1。
上述的新型逆变器,其中,所述半体(24)包括开口的框体(25)和框体(25)内散热片(26),框体(25)开口的上下位置分别凸台和凹口,左或右半体(24)倒立可与右或左半体(24)组装卡合,左右半体(24)上的凸台与凹口相卡合,卡合后的左右半体(24)上的散热片(26)之间有间隙。
上述的新型逆变器,其中,所述散热器(20)的顶面设有若干隔热条(27)。
上述的新型逆变器,其中,所述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58与所述三极管Q8的C极连接,所述电阻R59与所述三极管Q8的B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E极与所述二极管D25连接。
上述的新型逆变器,其中,所述二极管D8接地。
上述的新型逆变器,其中,所述三极管Q8的E极通过电容C33接地。
上述的新型逆变器,其中,所述二极管D25与所述变压器T1的2脚连接。
上述的新型逆变器,其中,所述变压器T1的1脚接地。
上述的新型逆变器,其中,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凸起平台(16),所述凸起平台(16)设有具有多个面的插座(17),所述插座孔位于所述插座(17)的多个面上;
所述凸起平台(16)为圆柱状凸起,且所述凸起平台(16)可绕其圆心所在轴线在控制面板上转动;
所述壳体(1)上设有LED提示灯(15),所述LED提示灯(15)通过电路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表面的内侧,用于感知壳体(1)上表面的温度并控制电路的开启;
所述壳体(1)上设有散热凸条(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通远航(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华通远航(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97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转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过流过压保护功能的臭氧发生器